當前位置:> 供求商機> 淘汰鍋爐氨逃逸在線監控儀
淘汰鍋爐氨逃逸在線監控儀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課題組、賀克斌院士課題組、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課題組近日合作在《美國國家*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2013-2017年間中國PM2.5空氣質量改善的驅動力》論文。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實施以來,重點地區污染狀況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顯著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各項政策對空氣質量改善起到了多大作用,一直是政府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為此,*組織開展了“大氣十條”實施效果終期評估工作,分析了2013-2017年間空氣質量改善情況,梳理了各項政策落實情況和實施效果,評估了各項政策對環境空氣質量變化的貢獻,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其中,郝吉明院士研究團隊在梳理總結5年間空氣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礎上,依托清華大學開發的中國多尺度排放清單模型,結合大氣化學傳輸模型和大氣污染暴露—響應模型,評估了2013-2017年間中國PM2.5污染改善的主要驅動因素,逐一定量了“大氣十條”中各項政策的貢獻。
研究發現,“大氣十條”實施以來,2013-2017年間全國人M2.5暴露水平從6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0微克/立方米,下降32%。減排是中國近年來空氣質量改善的主導因素,而年際間氣象條件變化影響較小。減排和氣象條件變化對全國人M2.5暴露水平下降的貢獻分別為91%和9%。
通過“大氣十條”主要政策實施,全國范圍內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40萬噸、氮氧化物排放800萬噸、一次PM2.5排放350萬噸。工業行業提標改造(包括電力超低排放改造和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提標改造)、燃煤鍋爐整治、落后產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潔化是對空氣質量改善有效的4項政策。這些政策措施分別使全國人M2.5濃度暴露水平下降了6.6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和2.2微克/立方米。
淘汰鍋爐氨逃逸在線監控儀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