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一體化污水處理凈化裝置
一體化污水處理凈化裝置購買找魯盛環保。
各種污水設備齊全,現貨,送貨上門、安裝。
本地有我們安裝人員,安裝、售后更方便、快捷。
污水由化糞池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的格柵井,去除顆粒雜物后,進入調節池(若是新型的三格化糞池,第三格不含大型顆粒物,可以省去調節池和格柵井,直接從化糞池取水。),進行均質均量,再經液位控制儀傳遞信號,由提升泵送至*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機物濃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級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反應,在此絕大部分有機污染物通過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經投加氯片接觸溶解,殺滅水中有害菌種后達標外排。
由格柵截留下的雜物定期裝入小車傾倒至垃圾場,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處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進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運,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再處理。
工藝設施
1格柵井
設置目的:在生活污水進入調節池前設置一道格柵,用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軟性纏繞物、較大固顆粒雜物及飄浮物,從而保護后續工作水泵使用壽命并降低系統處理工作負荷。
設置特點:格柵井設置鋼筋砼結構,格柵采用手動機械框式。若水量較大(>200噸/天),宜采用機械格柵。
2調節池
設置目的:生活污水經格柵處理后進入調節池進行水量、水質的調節均化,保證后續生化處理系統水量、水質的均衡、穩定,且對污水中有機物起到一定的降解作用,提高整個系統的抗沖擊性能和處理效果。
設計特點:調節池提升水泵
設置目的:調節池內設置潛水排污泵,經均量,均質的污水提升至后級處理。
設計特點:潛污泵應設置二臺(一備一用),采用液位控制系統,水泵采用無堵塞撕裂雜物泵。
*生物處理池(缺氧池)
設置目的:將污水進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內高效生物彈性填料作為細菌載體,靠兼氧微生物將污水中難溶解有機物轉化為可溶解性有機物,將大分子有機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機物,以利于后道O級生物處理池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通過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進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設計特點:內置高效生物彈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能,同時可調節成為O級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時間,提高處理效率。
5O級生物處理池(生物接觸氧化池)
設置目的:該池為本污水處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較高的有機負荷下,通過附著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種屬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參與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種有機物質,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機負荷較低的情況下,通過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條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時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凈化。
設計特點:該池由池體、填料、布水裝置和充氧曝氣系統等部分組成。
該池以生物膜法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點。
池中填料采用彈性立體組合填料,該填料具有比表面積大,使用壽命長,易掛膜耐腐蝕不結團堵塞。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對水中氣泡作多層次切割,更相對增加了曝氣效果,填料成籠式安裝,拆卸、檢修方便。
該池分二級,使水質降解成梯度,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同時設計采用相應導流紊流措施,使整體設計更趨合理化。
池中曝氣管路選用優質ABS管,耐腐蝕。不堵塞 ,氧利用率高。
沉淀池
設置目的:進行固液分離去除生化池中剝落下來的生物膜和懸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凈化。
設計特點:設計為豎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污泥采用氣提法定時排泥至污泥池,并設污泥氣提回流裝置,部分污泥回流至*生物處理池進行硝化和反硝化,也減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消毒池
設置目的:二氧化氯消毒器以氯酸鈉和鹽酸等為原料,經反應器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lv氣體,再經水射器混合形成二氧化氯水溶液,然后投加到被消毒的污水中進入消毒接觸池消毒。二氧化氯必須現場制備。
設計特點:全自動消毒。
污泥池
設置目的:二沉池排泥定時排入污泥池,進行污泥濃縮,和好氧消化,污泥上清液回流排入調節池再處理,剩余污泥定期抽吸外運(每年二至三次)。
中水回用的處理技術按其機理可分為物理化學法、生物化學法和物化生化組合法等。通常回用技術需多種污水處理技術的合理組合,即各種水處理方法結合起來深度處理污水,這是因為單一的某種水處理方法一般很難達到回用水水質的要求。發展到目前,中水回用的工藝流程有:
生物化學法
生物化學法(簡稱生化法)利用自然界存生的各種細菌微生物,將廢水中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無害物質,使廢水得以凈化。
原水→格柵→調節池→接觸氧化池→沉淀地→過濾→消毒→出水。
生物化學法可以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塔、土地處理系統、厭氧生物處理法等方法。
1、 活性污泥法
(1)鼓風曝氣:即排流式曝氣,將壓縮空氣不斷地鼓入廢水中,保證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氧,以維持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分解水中有機物,以達到凈化污水效果。
(2)機械曝氣:即表面曝氣,利用裝在曝氣池內的機械葉輪轉動,劇烈攪動水面,使空氣中的氧溶于水中,供微生物生命活動,進行生化作用以達到凈化污水效果。
(3)純氧曝氣:它是按鼓風曝氣方法向水中吹入純氧,以提高充氧效率,從而加快污水凈化速度。
(4)深井曝氣:般用直徑為0.5~6.0m,深度50~60m的曝氣裝置,利用水壓來提高水中氧的轉移速率,以提高其凈化效率。
2、 生物膜法
(1)生物濾池:使廢水流過生長在濾料表面的生物膜,通過兩面間的物質交換及生化作用,使廢水中有機物降解,達到凈化目的。
(2)生物轉盤:由固定在一橫軸上的若干間距很近的圓盤組成,不斷旋轉的圓盤面上生長一層生物膜,以凈化廢水。
(3)生物接觸氧化:供微生物棲附的填料全部浸于廢水中,并采用機械設備向廢水中充入空氣,使廢水中有機物降解,以凈化廢水。
3、生物氧化塔:利用水中微生物的藻類、水生植物等對廢水進行好氧或厭氧生物處理的天然或人工塘。
4、土地處理系統
(1)土地滲濾:利用土壤膜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過濾、吸附、微生物分解等)來處理生活污水,同時利用污水中的水、肥來促進農作物、牧草、樹木生長。
(2)污水灌溉:主要目的為灌溉,以充分利用凈化后的污水。
5、厭氧生物處理法:利用厭氧微生物(如甲烷微生物等)分解污水中有機物,達到凈化水目的,同時產生甲烷氣、CO2等氣體。厭氧生化處理主要用于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及污泥硝化處理。
物理化學法
原水→格柵→調節池→絮凝沉淀池→超濾膜→消毒→出水。
運用物理和化學的綜合作用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組成的廢水處理系統,或指包括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的單項處理方法,如浮選、吹脫、結晶、吸附、萃取、電解、電滲析、離子交換、反滲透等。 1935年W.魯道夫和E.H.特魯尼克開始試驗用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污水。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水質日趨復雜,廢水中許多污染物,如重金屬離子,用通常的生物處理法難以去除;許多復雜的有機物、生物難以降解;對有毒的污染物其濃度超過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生物處理法又不適用。為了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廢水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對廢水回用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70年代以來,物理化學處理法得到廣泛重視和迅速發展。
物理化學處理既可以是獨立的處理系統,也可以是生物處理的后續處理措施。其工藝的選擇取決于廢水水質、排放或回收利用的水質要求、處理費用等。為除去懸浮的和溶解的污染物而采用的化學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的兩級處理,就是比較典型的一種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過程是在廢水中投加石灰,快速混合后,進行絮凝沉淀,除去大部分懸浮的和膠體的物質,同時除去一部分磷酸鹽。沉淀后的出水,流過活性炭接觸床,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溶解的污染物,如溶解的有機物等。活性炭要進行反沖洗和再生。沉淀池的沉渣經脫水、煅燒后,其中石灰可回收利用;煅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用作調整沉淀出水的pH。通過這個系統處理后,出水水質的代表性數據是:BOD(生化需氧量)5mg/L、COD(化學需氧量)15mg/L、懸浮物5mg/L、磷0.15mg/L、氮2.6mg/L。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好氧微生物與污水混合并曝氣,利用微生物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利用生物絮凝體膠團對無機、有機污染物進行吸附,從而將污染物從被處理水體中分離,達到進行污水凈化處理的目的。傳統活性污泥法凈化水體,主要建立沉淀池、曝氣池、濃縮池等構筑物組成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生活污水進入處理廠區后經過格柵截留大部分漂浮物和懸浮物;在沉淀池中分離可沉淀的無機物和部分有機物;污水進入活性污泥池后經過曝氣裝置與污泥充分混合,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利用膠團吸附懸浮物和有機物,從而形成新的活性污泥;處理后的混合液經過二次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凈化后的水體經過消毒基本達到排放水體的保證,可以進行外排。
活性污泥法在高原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大多數城市進行污水處理的重要工藝,但由于高原地區的低氧和低溫環境,活性污泥法在高原地區適應情況不佳,存在能耗高、污泥產量多、冬季抗沖擊能力弱的現象,且在低溫環境下運行容易出現凈化后水體質量不達標的現象,這種水體進行外排同樣會對高原地區地表和地下水系造成污染和破壞,且增加了高原生活污水處理的成本,對可持續發展無益。活性污泥法雖然單獨使用的效果有所欠缺,但其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污水處理技術,可以通過與其他對溫度、氧氣量依賴性不強的水處理技術進度搭配,提高高原地區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效果和抗沖擊能力。
低溶解氧(DO)活性污泥技術
降低污泥量
活性污泥的低氧工藝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水處理技術,尚未能夠得到嚴格的定義,低氧工藝將好氧、厭氧、兼氧環境合為一體,利用低溶解氧環境下活性污泥出現絲狀菌導致污泥膨脹的特性,建立絲狀菌的生物濾網,利用濾網的過濾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細小的懸浮物和有機物,有效改善處理后水體的質量,且絲狀菌不會持續增殖,降低了爆發惡性污泥膨脹的幾率,對維持活性污泥污水處理系統穩定性有很大作用。
去除有機物量
在低氧環境下,當溶解氧濃度在1mg/L時,污泥產量有大幅度降低,因為在不同溶解氧濃度條件下,微生物對有機物降解的特性有較大差異,例如溶解氧濃度大于2mg/L時,微生物以溶解氧作為電子受體,被處理水體中大部分有機物被氧化為無機物,微生物從中獲取能量用于增殖;厭氧條件下,作為電子受體的不再是微生物自身,而是以碳氮硫等有機物為電子受體,進行不*的氧化反應;當溶解氧濃度在1mg/L時,囊括了好氧、厭氧兩種氧化反應,兩種反應同時進行,不僅污泥產量有所降低,有機物去除效果也穩定在94%左右。
脫氮除磷
活性污泥法過程中溶解氧濃度低會影響硝化反應的進行,但會促進硝化反應與反硝化反應同步的狀態生成,節省了對氧氣量的消耗,又不會影響處理工藝中脫氮的效果。在常規活性污泥法中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是兩個不同的步驟,但當溶解氧濃度在1mg/L時,硝化反應與反硝化反應可以在同一個反應空間內同時存在,因為溶解氧濃度從微生物與污水混合絮狀物中心到邊緣逐漸升高,氨氮由絮狀物外向內的過程是硝化反應到反硝化反應的過程,且這個過程較短,形成硝化反應與反硝化反應同步的狀態,溶解氧濃度上升或下降都會打破這個平衡。除磷的原理與脫氮原理相似,在絮狀物邊緣進行吸磷,在絮狀物中心進行釋磷。
與生物轉盤相結合
菌種與生物膜
高原地區冬季低溫環境下,活性污泥活性弱,對水處理的效果波動性大,因此單獨設置活性污泥法不能良好的對擊進行抵御,采用生物轉盤與活性污泥進行搭配的工藝可以提高水處理技術的適應性和抗沖擊能力,因為生物轉盤中菌種bacillus(芽孢桿菌)能夠適應低溫環境,在高原地區低溫環境中具有優勢。生物轉盤的孔隙率在97%以上,比表面積較大,但因采用密度較小的材料制成且不吸水,因此生物轉盤運行過程中對電能的消耗較小;生物轉盤通過bacillus菌種和其他微生物共同生長發育在表面形成一層膜狀生物污泥,也就是被稱為生物膜的物質。污水與生物轉盤接觸,微生物和菌種利用有機物作為營養物質,進而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微生物和菌種需要的氧氣通過生物轉盤的轉動獲取,當轉盤旋轉體離開水面時,生物膜可以透過水層吸收空氣中的氧氣,當轉盤進入污水中時,微生物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不斷在生物轉盤轉動過程中形成好氧和厭氧環境,不斷在代謝過程中分解有機物。
生物轉盤轉速
在生物轉盤與活性污泥相結合的水處理工藝中,生物轉盤的轉速對于處理后水體質量有較大影響,轉速決定了生物轉盤中微生物污水的接觸時間和溶解氧量,當轉速過慢時,生物轉盤的厭氧環境大于有氧環境,不利于有機物的去除;當轉速過快時又容易引起生物膜的脫落,消耗大量能量。經過試驗可知,當生物轉盤轉速在每分鐘4~8r之間時,能夠滿足對氨氮的去除,又不過早脫落生物膜;當生物轉盤轉速超過每分鐘6r時會使總氮的去除效率下降;而對于磷的去除效率則是在轉速為每分鐘3~4r時zui高,因此生物轉盤應當設置為每分鐘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