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0年3月2日晚發布的公告,國電南自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600萬股,每股不低于21.55元/股,但總額不能超過7.8億。
“按要求,進行資產非公開發行后,過一年或兩年后就可以進行現金非公開發行。”張國新透露,由于國電南自需要整合資產后才能進行非公開發行,因此至2010年才進行現金融資的非公開發行。
張國新稱,國電南自現在要強調資本運作,通過收購兼并拓展上下游,“3-4年時間里再造一個國電南自”。
融資再造夢
“自上市以來,我們沒有融過資。”張國新介紹,國電南自1999年上市,當時被稱為*只電力科技股,但除了上市和進行股改,國電南自并沒有進行過其它融資,“股市是一個的資本平臺,不融資太可惜了”。
按張國新的思路,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通過大舉進行投融資,張國新亦坦言國電南自必須以傳統優勢電力二次設備作為發展的基礎,“不懂的領域再誘人也不能進入”。
但全國電力二次設備這個領域的市場也就在150億左右,“太小了”,張國新認為國電南自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拓展其它領域,在產業鏈上下游做適度延伸,為此他給國電南自提出“三足鼎立”的發展思路,即在現有的自動化業務基礎上,發展新能源及節能減排自動化業務、智能一次設備業務。
在此次非公開發行中,國電南自對智能電網、風電、變頻、智能一次設備的七個項目進行融資,“事實上,我們可以做的遠不止這些。”張國新透露,國電南自還準備進軍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
令人眼花繚亂的資產運作背后是張國新的再造國電南自夢,“過去兩年,我們把國電南自的營業額提高了一倍,未來3年左右,我們要再翻它一番”。
投資智能電網
“這次融資zui重要的是投資智能電網領域,七個融資項目有三個跟它相關。”在張國新看來,如果今年不切入智能電網,那國電南自將陷入被動,“智能電網所帶來的新興電氣設備市場會改變傳統電氣設備制造商的格局”。
在談到智能電網時,國電南自的其他高管也興奮了起來,“2010年將是智能電網發展的轉折之年”,國電南自董事、黨委書記陳禮東插上一句。
陳禮東表示,在2009年,智能電網展開全面的試點工作,標準陸續出臺,“原來各自為陣的混亂局面得到統一,特別是相關標準制定后,智能電網的大規模建設即將開始”。
國電南自在3月2日的公告稱,國家電網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主體,國家電網公司已明確提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總體目標,并認為智能電網是實現我國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手段、能源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和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國家電網指出智能電網覆蓋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節是主要投資領域。
而據國家電網的智能電網的規劃,我國智能電網計劃三個階段總投資將超過4萬億元。對于這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張國新認為“智能電網”是國電南自的歷史機遇”。
華電轉軌
“當然,更重要的是華電集團戰略轉變。”張國新稱,在華電集團“價值思維的發展思路”指導下,國電南自的凈資產收益率得到重視,2008年,雖然總資產僅為華電集團的3%,但國電南自卻貢獻了7%左右的利潤。
在2009年下半年,華電集團確定了發電、煤炭、金融、工程制造四大業務板塊。而國電南自被定為工程制造板塊中的制造平臺。
在2009年12月23日的華電集團黨委會議上,國電南自由集團二級子公司變為一級子公司,其標志事件是華電集團總經濟師王日文擔任國電南自董事長。
“這意味國電南自升格了。”張國新透露,國電南自和華電工程由“父子”變為“兄弟”,“國電南自實現跨越的時機到了”。在張國新看來,此前國電南體量太小,僅相當于原華電工程其它產業的四分之一。
事實上,在華電集團里,國電南自一直被定位為華電工程的上市平臺,zui明顯的事件就是去年對華電工程的重工制造設備板塊的資產重組。
張國新透露,由于重組中的一個小問題,使得重組陷入困境,再加之華電集團確立了新的發展思路,華電工程不再尋求借助國電南自上市轉而選擇獨立運作上市,這也給國電南自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過去我家里人平只能分到三分旱田、三分水田,日子并不好過”,張國新稱,國電南自還剛過“三分旱田、三分水田”的階段,要快速發展得籌錢投資,要“先搞到80億的年營收規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