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無線核相儀電網zui高形式:智能廣域機器人,隨著更高電壓等級交流輸電線路的建設,我國電網互聯的程度不斷增強,目前已成為世界上zui大的交流同步電網,其安全經濟運行面臨著諸多的挑戰。
“大規模新型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的接入,電動汽車等新型客戶與負荷性微電網大量涌現,以及電源性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等組成的新電網的調度運行,是我國智能無線核相儀電網安全可靠運行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盧強說。
盧強認為,與歐美智能電網建設偏重配電網不同,我國智能電網建設中的問題更集中反映在電網調度運行上。“將整個電力大系統控制得如同一臺智能機器人,是一個異常宏偉的目標”。
盧強和團隊經過研究指出,“具有多指標自趨優運行能力”的電網是電網智能的zui高形式,可稱為“智能廣域機器人”。
日前,這項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一期《中國電機工程學報》上。
過去的研究一直強調智能電網的“自愈”能力,而在盧強看來,“自愈是實現電網安全可靠運行的主要功能”這一說法,對配電網是適宜的,但對電源性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等組成的新電網的運行調度問題,則還顯得不夠。
盧強認為,電網在運行中必須具備多指標自趨優運行的能力。衡量電網某時刻是否處于趨優狀態,就是看電網在該時刻其運行狀態是否滿足設定的電網運行評估指標體系;
且電網通過自身的自動調控,可實現從不令人滿意的狀態到令人滿意狀態的一個轉化過程。
“如果一個電網具有這項能力,則無論電網中出現何種異常情況,都可借助完善的調度自動化設施,自動對自身進行綜合調控。”盧強表示。
“智能廣域機器人”(Smart Wide Area Robot,簡稱Smart-WAR)的理論基礎是電力混成控制論,其主導思想是:將一切不滿足要求和不滿意的狀態都分類地定義為事件,通過控制使得系統回歸至無事件運行狀態,則系統的各項指標(電能質量、穩定性和經濟性)一定是足夠滿意的。
“這就是說,該方法可以在實踐上解決大電網的多重目標趨優控制問題。”盧強認為,電力混成控制論使得“將整個電力大系統控制得如同一臺智能機器人”成為了可能。但要真正實現Smart-WAR,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需有較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