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 Jeener首先提出了二維核磁概念。80年代, Ernst小組詳細分析了二維實驗,全面系統論述了二維核磁共振原理。后經Ernst和Free-man等小組的工作,使二維核磁共振成為常規實驗。因此, Ernst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現在,二維核磁共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復雜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尤其對于那些分子量不太大的物質(M小于10kd),高分辨核磁技術給出的結構,可與X射線衍射相媲美。 隨著核磁共振儀兆數的提高,分辨率的增加,以及標記技術的發展,大分子量的蛋白結構也能用核磁共振技術確定。新興起的三維核磁共振(3DNMR)技術也開始應用于生物分子的研究,有人用13C, 15N, 2H標記的三維核磁共振研究了分子量小于40kd的蛋白質。美中不足的是,三維核磁共振實驗需時長,且蛋白質標記過程復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維核磁共振技術的廣泛應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