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工業廢水被*為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由于其含有對水體能夠造成損害的成分也被列為治理的重點。水的一個特性是整體性。地球上的水和人體的血液循環一樣,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和相互交換的整體。各種狀態的水循環往復的過程被人們稱為水循環。在水循環的過程中,水的性質會隨著人們的人為干預發生變化,無論是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還是農田灌溉廢水,都含有大量的環境污染物。這些攜帶大量污染物的水,無論是參與水的自然循環還是參與水的社會循環都會對水循環作用產生不良影響。農業污水的主要成分為氮污染物、磷污染物、有機含氧污染物、有毒有機物和泥沙等。目前農業污水己經成為嚴重的污染源。由國際組織參加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造成杭州灣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不是工礦企業,也不是城市生活污水,而是農村農業污染。
發達國家經驗已經表明,單純治理點污染源,湖泊水質不會明顯改善,在點源污染基本控制后,必須進行面源治理,才能加快湖泊水質恢復。有關專家在作了大量調查研究之后,提出了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戰略應當盡快實行調整。首先,應當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控制;第二,從單純的工業點源污染治理,轉向面源污染和內源污染統一的綜合治理。可見只有從戰略上將面源污染作為預防重點,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真正做到統籌考慮,最大限度地減少新污染源的產生才是正確可行的。
水污染已經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為了改善水環境,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先后頒布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和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組成的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體系。.但是我國還需要針對農村水污染的情況制定一系列完善的防治措施,*治理我國水污染的現狀。
1.農村水污染的立法原則
①綜合治理原則。面源污染治理應該和點源治理相結合,積極探索適應農村生產生活的水權、水市場和控制污染的模式并不斷改革和完善現有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廣大農村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流域水資源的監控。科學制定農業水資源戰略規劃、流域綜合規劃和各項水利建設規劃。整體上統籌安排農村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
②監管同步原則。制定的法律法規要有配套的管理體系,同時應健全面源污染的監測體系、保證體系、資金來源以及水環境等。
③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原則。結合農業生產規律和區域特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既保護環境又有利于生產,結合生態農業建設,在治理面源污染的同時,使流域農村社會、經濟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④鼓勵科技進步原則。根據我國目前發展階段的特點,水環境保護的根本出路是科技進步。針對農村排放的污染物開展科學研究,以科技進步大幅度地降低污染治理投資費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農民的效益是農村水環境保護的根本出路。
⑤公眾參與原則。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高,缺乏環保知識,是治理農村水環境的障礙。我們必須做好宣傳工作,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水資源的管理、監督,從而增強農村水污染治理的科學化、民主化。
2.農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制度體系
質量良好的法律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人們行為的準則,但是如果法律僅僅對行為主體提出義務性的要求,而沒有明確的管理機制和必要的管理手段,這部法律就會形同一紙空文。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農村面源污染產生的原因,農村水污染防治辦法應當建立以下幾項管理制度。
①關于水污染源的管理制度。關于農業水污染源的管理應包括:排污申報登記制度、排污適當收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對村落水體定期監測制度、水污染事故申報及應急措施制度等。
②關于農業水環境保護的監督制度。有關農業水環境保護監督應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目標責任制度、水體保護政務公開制度、群眾參與監督制度等。
③關于法律的責任制度。關于農業水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制度應包括:行政法律責任制度、民事法律責任制度、刑事法律責任制度。
綜上所述,要想改變農村面源污染問題,必須從保護環境的整體出發,以預防為主,盡量做到“面面俱到"。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有前瞻眼光,在農業廢水還不是特別嚴重之時,提前著手做好這方面的立法工作,防患于未然。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