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菌種 菌種退化 菌種污染 遺傳物質變異 性狀 能力 外觀 微生物污染 代謝速度 異味 培養條件 菌種管理 無菌操作
目前,微生物技術在醫藥、食品、科研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菌種退化和污染在微生物學領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在生產用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培育過程中,區分菌種退化和菌種污染對生產質量和產量、科研進程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當發現菌種退化或污染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影響擴大化。
一、菌種退化
菌種退化是指菌種在傳代培養過程中,由于遺傳物質發生變異,導致生產性能下降、優良性狀減退或消失的現象。菌種退化可能導致菌種對外界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造成菌種死亡。
1.生物學特性變化
菌種退化主要表現為生產性能下降,如生長速度變慢、菌落形態改變、產孢子能力減弱等。在傳代培養過程中優良性狀可能丟失,原有典型的性狀變得不典型,如顏色、形態、生理特性等方面發生變化。
2.產量與質量下降
菌種退化后,其代謝產物生產能力會下降,如抗生素發酵單位減少等。在微生物培養中,可能表現為品質下降,如細胞畸形、形態不佳等,影響正常的生產或實驗進程。
3.遺傳物質變異
菌種退化的實質是基因發生了可遺傳的變異,這些變異可能是自發突變或誘變導致的。在菌種的生長繁殖過程中,由于部分個體發生突變,隨著傳代次數的增多突變菌株數量也會隨之增加,通常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漸變過程。
圖示為退化的細胞
二、菌種污染
菌種污染是指在菌種培養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或環境清潔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其他微生物混入菌種培養體系中影響菌種正常生長的現象。
1.外觀變化
菌種被污染后,其外觀可能會發生明顯變化,如菌落顏色、形態出現異常,或在培養過程中培養基出現雜色斑點、菌絲稀疏等現象。
2.生長速度異常
污染菌的代謝速度可能與原菌種不同,導致污染菌與原菌種爭奪培養基中的營養成分,污染菌的生長速度超過原菌種,從而使培養基上出現菌落分布不均或生長出新的菌落類型的現象。菌種被污染后,接種到培養基上可能不萌發或菌絲生長緩慢,甚至被其他雜菌菌絲覆蓋。
3.微生物檢測
通過顯微鏡觀察或微生物學檢測手段(如PCR、基因測序等),可以確定污染菌的種類和數量。
4.特定癥狀
某些污染菌可能會產生代謝產物或毒素,導致培養基變色、產生異味等。當培養基有異味或顏色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處理,避免污染其他正常培養基。
圖示為被污染的細胞
三、綜合判斷
在實際生產中,應綜合考慮生物學特性變化、產量與質量情況、外觀變化、生長速度和微生物檢測等多方面因素來區分菌種退化和菌種污染。如果發現菌種出現異常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排查和處理,以避免對生產或科研造成更大的損失。
四、預防與應對措施
為預防菌種退化和污染,應嚴格控制培養條件,如溫度、濕度、光照等,同時避免菌種過度傳代和機械損傷,以防菌種基因發生突變;加強菌種保藏管理,采用適當的保藏方法和條件(如低溫保存),確保菌種的穩定性和純度;確保無菌操作及工作環境的潔凈度,防止微生物污染菌種。一旦發現菌種退化或被污染,應及時采取純種分離、生產性狀測定、培養基滅菌等補救措施,重新選擇優良性狀的菌種或淘汰污染菌株,保證正常的生產或科研進程。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