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溶膠-凝膠工藝經常用于制備介孔材料,介孔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能已經應用于多各行業,例如建筑、絕緣材料、特殊玻璃或陶瓷等。它們的制備通常需要兩步工藝:步聚合形成凝膠(添加引發劑),第二步干燥凝膠獲得硬質材料。
在步中,配方(引發劑濃度、單體性質)和凝膠過程(溫度條件)決定了終的凝膠性質。本文利用Rheolaser Master微流變儀對溶膠-凝膠過程進行了測試,研究引發劑濃度和溫度條件對凝膠性質的影響。
測試技術回顧
Rheolaser®基于MS-DWS多重光散射測試技術,測試過程對樣品*無擾動,可以監測凝膠原位狀態下的粘彈性變化過程,儀器具有6個測試通道,用于快速和同時篩選不同配方。典型的溶膠-凝膠測試結果如下所示。
均方根位移(MSD)是經典的微流變學(Microrheology)參數,它包含了樣品的粘彈性信息,短直線(紅色)指示樣品在該時刻為純液體行為,隨著溫度或者老化時間的改變,當曲線產生彈性平臺(粉紅)時,表明樣品變成了凝膠狀或固體性質。
材料和方法
分別在30℃和20℃條件下,測量二氧化硅溶液加入不同濃度的引發劑后的凝膠過程(樣品1具有較低的引發劑濃度,樣本4濃度高)。
目的:研究引發劑濃度、溫度對溶膠-凝膠動力學的影響。
由于樣品是透明狀態,無法形成有效的背散射,所以在樣品中加入0.1%wt的1μm三聚氰胺樹脂顆粒作為示蹤顆粒。樣品制備完成后,直接轉移到20毫升的玻璃小瓶中,放入Rheolaser Master進行測量。
結果與討論
溶膠凝膠轉變點的測定
彈性指數(EI)可以量化樣品的彈性變化過程。EI越高,樣品的彈性越高。圖2比較了樣品1到4的彈性指數在30°C下1h內的變化過程,當引發劑濃度較低時,EI增加緩慢,未形成凝膠。當引發劑濃度逐漸增大后,EI起始增加的時間提前,終彈性也有所提升。
從上圖可以確定凝膠過程兩個特征時間:
-凝膠時間(凝膠點,軟件TCS計算一鍵獲得)
-凝膠結束時間(EI到達平衡時的時間)
TCS計算凝膠點方法請查閱物理學報Microrheology of the Liquid-Solid Transition during Gelation一文
表1列出了不同引發劑濃度下的凝膠特征時間和實驗結束時(t=60min)的彈性因子EI
凝膠點和凝膠結束時間隨著引發劑濃度的增加而降低。然而,終彈性EI sample 4<EI sample 3,這說明當引發劑過大時,可能導致凝膠彈性較弱。2、3、4樣品的終凝膠時間都小于1h,對于本應用來說,需要延長凝膠時間以獲取更高的透明度。
凝膠過程優化
為了延長凝膠時間,可以通過降低反應溫度為了減緩凝膠速度。圖3顯示了相同4個樣品在20°C下的溶膠-凝膠過程,而不是之前的30°C。
表2列出了膠凝時間、膠凝結束時間和實驗結束時的彈性(t=60分鐘)。
正如預期的那樣,降低反應溫度,延緩了凝膠開始時間和凝膠結束時間。高引發劑濃度的兩個樣品(樣品3和4)已經看到了它們的膠凝時間超過了1h,樣品2的終凝膠時間達到了120min,對于本應用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凝膠過程。
結論
Rheolaser Master微流變儀是分析溶膠-凝膠過程非常有力的工具,提供樣品凝膠過程粘彈性變化的詳細信息,分析凝膠機理和測量凝膠特征時間。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