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堿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學性質,通常用pH值表示。它不僅直接影響植物生長,還影響土壤的肥力。特別是與養分的有效性及有害物質的產生有關。這些都對植物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
土壤酸堿性的主要成因與分布
土壤酸堿性是指土壤中存在著各種化學和生物化學反應,表現出不同的酸性或堿性,土壤?的堿性是由土壤中所含的鈣、鎂、鈉的碳酸鹽和重碳酸鹽以及交換性堿金屬離子引起的。這些物質在土壤溶液中發生水解作用產生使土壤呈堿性,影響土壤酸堿性的主要因素、母質、植被以及人為因素。南方高溫多雨。風化淋溶強,鹽基易流失,鐵、鋁氧化物相對富集,土壤多呈酸性。如磚紅壤、紅壤、黃壤均為酸性土壤,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十壤表層鹽基流失少,而且土壤水分蒸發強,巖石礦物風化釋放出的堿金屬和堿土金屬以碳酸鹽或重碳酸鹽的形式積聚在土壤及地下水中,土壤呈堿性。若土壤中含較多的碳酸鈉或重碳酸鈉,土壤發生堿化。強堿化土壤和堿土豐要分布在北方地下水位較高的低洼地區。森林植被覆蓋的土壤,表面覆蓋厚厚的落葉層。這些物質在分解轉化過程中,產生有機鹽使袁層上呈酸性。耕作土壤上的施肥、灌溉,保護地缺乏淋溶等人為因素也影響土壤的pH值變化。例如: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會降低土壤pH值,反之施用堿性或生理堿性肥料會提高土壤pH值。而增施有機肥料能增強土壤酸堿緩沖能力。使土壤pH值變化保持在一定范圍內。保護地內由于復種指數高,施肥量大。缺乏雨水淋溶且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導致土壤鹽漬化,影響作物生長。我國土壤的酸堿性分布規律是南酸北堿.判斷土壤的酸堿性人小一般用pH試紙比色或酸度計測定,也可把某些植物作為土壤酸堿度的指示作物。
土壤酸堿性對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長的影響
磷在酸性土壤易被鐵、鋁固定,在石灰質土壤易被鈣固定,在pH值為6.5~7.5時有效性高。因此在酸性或堿性上壤上施用磷肥應先中和土壤酸度或堿度。配合施用有機肥是提高磷肥肥效的重要措施。微量元素鐵、鋅、銅、硼一般在酸性條件下有效性較高,但鉬卻相反。土壤微生物活動在其適宜的pH范圍,土壤細菌和放線菌較適宜中性至微堿環境。在此條件下活動旺盛。較易使土壤有機質礦質化。釋放更多有效養分。其次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土壤過酸或過堿,結構性變差,粘重、土壤水、氣、熱不協調,不利耕作和植物生長。
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多數作物適應中性至微酸性土壤,有些作物對酸堿反應敏感,如茶樹、杜鵑等喜酸土壤,對中性以上土壤不適應。而甜菜、紫花苜蓿等要求中性、微堿性土壤,對酸性土壤不太適應。有些作物對酸性條件適應能力很強,如芹麥、黑麥、芝麻 等,在很寬的pH范圍都能生長。水稻等作物本身有較寬的pH范圍,只要配合適當的栽培措施,也可在強酸或強堿的土壤上生長,并能獲得高產。因此根據作物對酸堿性的適當要求及土壤pH值的大小,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作物品種和類型,能較好滿足作物生長的土壤要求。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