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布魯克磁共振事業部>>技術文章>>400M核磁共振波譜儀的組成結構
400M核磁共振波譜儀的組成結構
核磁共振波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寫為NMR)是材料表征中有用的一種儀器測試方法,它與紫外吸收光譜、紅外吸收光譜、質譜被人們稱為“四譜”。
400M核磁共振波譜儀是對經光源激發后產生熒光的物質或經化學處理后產生熒光的物質成份分析,可應用于生物化學、生物醫學。由于具有磁距的原子核在高強度磁場作用下,可吸收適宜頻率的電磁輻射,而不同分子中原子核的化學環境不同,將會有不同的共振頻率,產生不同的共振譜。
用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對樣品進行照射,可使特定化學結構環境中的原子核實現共振躍遷,在照射掃描中記錄發生共振時的信號位置和強度,就得到核磁共振譜。核磁共振譜上的共振信號位置反映樣品分子的局部結構(如官能團,分子構象等),信號強度則往往與有關原子核在樣品中存在的量有關。
400M核磁共振波譜儀的組成結構:
①磁鐵:它的作用是提供一個穩定的高強度磁場,即.0。
②掃描發生器:在一對磁極上繞制的一組磁場掃描線圈,用以產生一個附加的可變磁場,疊加在固定磁場上,使有效磁場強度可變,以實現磁場強度掃描。
③射頻振蕩器:它提供一束固定頻率的電磁輻射,用以照射樣品。
④吸收信號檢測器和記錄儀:檢測器的接收線圈繞在試樣管周圍。當某種核的進動頻率與射頻頻率匹配而吸收射頻能量產生核磁共振時,便會產生一信號。記錄儀自動描記圖譜,即核磁共振波譜。
⑤試樣管:直徑為數毫米的玻璃管,樣品裝在其中,固定在磁場中的某一確定位置。整個試樣探頭是迅速旋轉的,以減少磁場不均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