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表面存在的凈電荷,影響粒子界面周圍區域的離子分布,導致接近表面抗衡離子(與粒子電荷相反的離子)濃度增加。于是,每個粒子周圍均存在雙電層。
Zeta電位儀可用于測定分散體系顆粒物的固-液界面電性(ζ電位),也可用于測量乳狀液液滴的界面電性,也可用于測定等電點、研究界面反應過程的機理。通過測定粉體的Zeta電位,從pH-Zeta電位關系圖上求出等電點,是認識粉體表面電性的重要方法,在粉體表面處理中也是重要的手段。
Zeta電位樣品制備有2個關鍵問題:
1)合適的濃度;
2)保證檢測體系和實際體系的一致性,包括:pH、系統的總離子濃度、存在的任何表面活性劑或聚合物的濃度。
1. 至低濃度
在Zeta電位測試過程中所需的最小光強為20 kcps。因此至低濃度取決于相對折光指數差(粒子和溶劑間的折光指數差值)和粒子尺寸。
粒子的尺寸越大所產生的散射光越強,所需的濃度也就越低。對于折光指數差較大的樣品,譬如TiO2粒子的水性懸浮液,TiO2的折光指數為2.5,與水的折光指數差較大,有較強的散射能力。因此對于300 nm的TiO2粒子,最小濃度可以為10-6 w/v %。對于折光指數差很小的樣品,比如蛋白質溶液,至低濃度會高很多。通常至低濃度需要在0.1-1 w/v %之間才能有足夠的散射光強進行Zeta電位測量。最終,對于特定樣品進行一個成功的Zeta電位測量的至低濃度,應該由試驗實際測量得到。
2. 最高濃度
Zeta電位測量過程中的散射光在向前的角度收集,因此激光應該保證能夠穿過樣品。如果樣品的濃度過高,則激光將會由于樣品的散射衰減很多,相應的降低檢測到的散射光光強。為了補償此影響,衰減器會讓更過的激光通過。最終,樣品的濃度范圍必須由測定不同濃度下的Zeta電位的試驗決定,由此來得到濃度對Zeta電位的影響。
3. 稀釋介質
大多數樣品的分散相,可以歸于以下兩類:
1)介電常數大于20的分散劑被定義為極性分散劑,如乙醇和水。
2)介電常數小于20的分散劑被定義為非極性或低極性分散劑,如碳氫化合物類、高級醇類。
多數樣品要求稀釋,稀釋介質對于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Zeta電位依賴于分散相的組成,因為它決定了粒子表面的特性。所給出的測量結果,如沒有提及所分散的介質,則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