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調試技術總結!
1、泡沫和浮渣的控制
曝氣池表而形成泡沫和浮渣是活性污泥工藝中另一個常見問題。這會引起出水ss超標、景觀惡化和危險件加大,如造成廊道變滑、無法監測污泥等問題。另外,引起泡沫的細菌在污泥厭氧消化池也會造成問題。
引起問題的微生物通常屬于諾卡氏菌(Nocardia)和Microthrix兩類(Pitt and Jenkins,1990)。雖然許多引起泡沫和浮渣的原因還不清楚,但一般都會與污泥停留時間過長和廢水溫度過高有關。這說明引起問題的微生物屬于生長緩慢型。解決問題的一個簡單方法是將污泥停留時間控制在6d以內(Pitt and Jenkins,1990)。某些情況下,在回流污泥中加氯也會有所幫助。既然這類微生物引起的問題主要是泡沫和浮渣,那么另一種解決策略——可能是zui有效的辦法,就是去除這些泡沫和浮渣。污泥停留時間要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從而將產生泡沫和浮渣的微生物排出系統。?
2、污泥上浮
在具有氨氮硝化功能的活性污泥法工藝中,其沉淀池中可能發生污泥上浮。如果在沉淀池的污泥層中發生反硝化作用,就會有氮氣氣泡產生,并粘在污泥表面。大塊的污泥就會浮到沉淀池表而聚集起來。這些塊狀的污泥不僅非常難看,而且會引起出水SS上升。
控制污泥上浮的有效辦法是抑制曝氣池中的硝化作用。縮短污泥停留時間可以從系統中去除生長緩慢的硝化細菌。如果不形成硝酸鹽,就不會產生反硝化作用和氮氣。控制污泥上浮的另一個方法是在系統中加入反硝化池。這種方法將在第10章中進行討論。如果在進入沉淀池之前硝酸鹽已經被去除,反硝化作用就不會發生在沉淀池中。
消除反硝化作用的另—種方法是改進沉淀池的設計。基本思路是不讓污泥在污泥層中“停留"太長時間。帶有真空吸泥裝置的圓形沉淀池就能起到這種作用。如果方形沉淀他的刮泥機能夠快速地將污泥去除,在水流緩慢的角落沒有污泥聚集,也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3、分散生長和針狀污泥
分散生長和針狀污泥導致污泥沉淀困難.這種問題是有于微生物不能形成足夠大的污泥顆粒引起的。分散生長主要發生在活性污泥系統的啟功階段.此外污泥停留時間過短也無法形成沉降性能好的污泥絮體。通過鏡檢觀察,可以發現許多微生物都存在分散生長的現象,或者是呈單個菌體、或者呈一小群生長。在這些分散生長的微生物周圍缺少胞外多聚物,因此無法很好地絮凝在一起。另外,在啟動或低污泥停留時間的情況下,微生物的活性很大,能抵抗彼此之間形成易沉淀絮體的靜電作用。在工藝啟功階段,微生物是多樣化的,既有形成絮體也有不形成絮體的微生物。不形成絮體的微生物會在沉淀池中隨出水排出,無法回到曝氣他中,這樣就會選擇出能形成良好污泥絮體的微生物。
針狀污泥是另外一種導致沉降性能不好的現象。這與污泥停留時間過長有關,如在延時曝氣系統小。“老"的絮體很容易被真核生物捕食,從而造成污泥絮體破壞,并產生許多無活性的生物殘骸。在這個過程巾,許多小顆粒針狀污泥形成并進入出水。?
4、黏性污泥膨脹
1992年,Jenkins發現了非絲狀菌引起的污泥膨脹問題,稱作黏性膨脹,主要與形成污泥絮體的細菌分泌過多胞外多聚物有關。適當的胞外多聚物對于形成良好的污泥絮體結構非常重要。然而,如果細胞分泌過多的胞外多聚物,反而會對污泥沉降性有害。污泥絮體體積變得龐大,可能形成像果凍一樣的物質并形成泡沫和浮渣。由于多聚物的含水量過高,使其沉降性下降。
Novack,Larrea,Wanner和Garcia-Heras(1993)研究了非絲狀菌污泥膨脹的原因: ①廢水中含有過多脂肪和石油類化合物;2過高的污泥負荷或缺乏氮、磷, 3用選擇池控制絲狀茵污泥膨脹; ④生物除磷系統中不動桿菌過量繁殖產生過多的聚合物。
黏性污泥膨脹的發生范圍目前還并不十分清楚,對于其控制方法的研究也比較少。?
5、加人聚合物
許多污泥分離問題的產生迫使污水廠的運行者去尋找快速解決的辦法。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加入有機聚合物,通常使用陽離子高分子電解質,在混合液中加入這些物質可以加強絮凝、沉降和壓實作用。一般聚合物加在曝氣池和沉淀池之間,加入量通過實驗室測定和經驗確定,通常要和聚合物的生產廠家合作確定。如果聚合物及其投加量選擇得當,一般會立刻見效。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和緩解污泥層上升問題(通常由污泥膨脹引起)、分散生長問題和針狀污泥問題。作為一種避免污泥大量流失的緊急措施,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加入聚合物合有一些缺點,不宜經常使用,缺點之—是使用量會隨時間延長而增加,使藥劑費用不斷上升。投加效果不斷下降可能是由于微生物被逐漸馴化,聚合物被微生物降解。另一個缺點是聚合物的使用弱化了對形成絮體微生物的自然選擇作用,因此當停止投藥后污泥中還是會缺少形成絮體的微生物。這也是絮凝劑效果不斷下降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