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中醫望診之望四肢形態與功能
閱讀:1146 發布時間:2018-6-13四肢肌肉萎縮、枯瘦如柴,常見于痿證、鶴膝風等,多由脾胃虛弱或氣血虧虛而致
1.望四肢外形
四肢肌肉萎縮、枯瘦如柴,常見于痿證、鶴膝風等,多由脾胃虛弱或氣血虧虛而致。
肢體軟弱無力,甚至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地。常因肺熱傷津,或濕熱侵襲,或脾胃虛弱,或肝腎虧虛;或瘀血阻滯,導致筋脈弛緩不用。
關節腫大變形,屈伸不利,伴有疼痛、重著,為痹證。由風寒濕邪閉阻經絡或風濕郁久化熱所致。若腿脛消瘦,但見膝關節腫大,形如鶴膝,皮色不變者,謂之“鶴膝風”,多為寒濕久留,氣血虧虛所致。
肘關節伸直時,上臂與前臂之間的外翻角大于5~15度,為“肘外翻”,小于5~15度,為“肘內翻”。 直立位兩足并攏時,膝關節不能靠攏,且向外弓出,以致兩腿呈“O”形,稱為“膝內翻”或“O”形腿或“羅圈腿”。
直立位兩膝靠攏時,兩小腿斜向外方,踝關節不能靠攏,兩下肢呈“X”形,稱為“膝外翻”或“X”形腿。
踝關節呈固定型內收位,稱“足內翻”,呈固定外展位,稱“足外翻”。肘、膝關節內外翻或踝關節內翻,皆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腎氣不充、發育不良所致。
小腿青筋怒張,形似蚯蚓,稱為“下肢青筋暴露”。多因寒濕侵襲,絡脈瘀阻所致。
肢體腫脹,按之壓痕,是全身水腫的一部分。見于水腫病。為肺脾腎功能失常,水濕停留所致。
上肢或下肢不等長,兩側有明顯長短,見于先天不足或生長發育期間,邪熱傷津或氣血不足,以致肢體失養、骨骼發育異常,或由筋脈攣縮引起或外傷斷肢所致。
2.望四肢動態
四肢拘急,即筋脈拘緊攣急,曲伸不利的癥狀。多因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經氣不利或精血虧虛、筋脈失養所致。
四肢強直,即四肢筋肉強硬伸直而不能屈曲,或四肢關節僵硬,不能屈曲,見于破傷風、癇病、中毒等。多因外邪阻絡或肝風內動所致。
四肢抽搐,即四肢不自主地頻頻伸縮,抽動不已,為風動之象,見于破傷風、驚風、癇病、中毒等。
四肢震顫,即手或下肢顫抖或動搖不定,不能自主。多因陰血虧虛筋脈失養或飲酒過度所致,也可為動風先兆。
手足蠕動,即為手足掣動遲緩,類似蟲行。多為脾胃氣虛,或陰虛動風所致。
循衣摸床、撮空理線,即重證昏迷病人伸手撫摸衣被、床沿,或伸手懸空,手指時分時合,如理線狀,為失神之象。
肢體癱瘓,即肢體不能隨意活動。根據癱瘓的部位不同,有偏癱、截癱的區別。偏癱為一側肢體不能隨意活動,多見于中風后遺癥。截癱為脊髓橫斷損傷,其所支配的平面以下部分的肢體癱瘓,多由外傷或痰瘀阻滯經脈、筋脈失養所致。根據肌肉的張力情況,有硬癱與軟癱的不同,硬癱肢體強直而不能隨意活動,為經氣阻滯不通;軟癱肌肉萎軟而不能隨意活動,因筋脈失養、弛緩不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