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中醫舌像之古代發展簡史
閱讀:2377 發布時間:2018-4-3在基于中醫脈象儀的研發基礎之上成功的研發出了性能更為全面的中醫綜合診斷設備“全自動中醫脈象診斷系統”,大大改進了中醫四診療法。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關于中醫舌像儀的古代發展簡史,舌診是中醫學中的一項寶貴財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望舌診斷疾病的記載。巾醫經典巨著《黃帝內經》中有六十多處論及舌診的解剖、生理、病理等。東漢時期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有24條論及舌質、舌苔、味覺等,如:“病人胸滿,唇痿舌青……為有瘀血。”以舌青作為血瘀證的重要依據,開創了中醫辨證論治理論體系的先河;對四十多種雜病的防治進行了具體的運用,奠定了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基礎。
東漢時期的華佗醫學造詣精深,創用麻醉術進行腹腔外科手術,所撰的《中藏經》為臟腑辨證的專書.魏晉時期針灸名家皇甫謐,精心學習針灸,撰寫了現存zui早的一部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為針灸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是一部較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中醫診斷原理與方法有深入研究。元代杜清碧所著的《敖氏傷寒金鏡錄》是*部舌診專著。該書繪制出36幅圖,論述了病舌的主病、病岡、病機、治療、預后等,對后世舌診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清代王清任是活血化瘀派的創始人,為中國解剖史*位解剖學醫家,撰著《醫林改錯》,并自制了“血府逐瘀湯”通竅活血湯”“少腹逐瘀湯”“膈下逐瘀湯”“身痛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方劑。近代曹炳章著成《彩圖辨舌指南》,描繪了彩色辨舌圖譜,以西醫知識闡明了舌的解剖、組織、生理等,為中兩醫融會貫通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