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已經多次挑起了公眾的神經。如何更好地把控食品問題,守衛人們的餐桌安全,已經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也迎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在以往,雜亂無章,溯源系統不完善,食品安全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地監管,甚在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之后,并不能很快找到問題的源頭。如今,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業內人士表示,食品安全監管傳統的工作方式有可能會得到改變,將由單個企業行為監管過渡到由產業數據形成預防的“智慧食安”模式。
目前,我國多個地區都已經進行了可溯源平臺的建設,人們可以實時追溯食材信息,輕松獲得食材的“前世今生”,查詢到每種食材的采購商、配送商以及檢測報告。廣東省提出的集采食品安全大數據服務平臺通過強化全過程監管、強化抽查檢驗和風險預警、強化技術支撐平臺三方面實現了食品的全過程溯源。平臺配置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器,可以3分鐘生成農殘檢測結果,檢測不*會被淘汰,同時,檢測結果與政府風險監測機構數據同步。該平臺已經成功在校園得到了驗證,保障了學生的食品安全。在吉林省,檢測機構在采購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后配備到省內蔬菜批發、超市等單位,再對檢測數據進行上傳,可以直觀的顯示出省內食品安全狀況,對食品安全進行有效風險預警。
食品溯源系統主要倚重大數據對某個區域或某種食品進行風險預警和查詢,而數據的來源就是食品檢測儀器,它對于整個系統的運行來說,關重要。目前上常見的檢測儀器主要有:農殘檢測的氣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獸藥殘留檢測的液相色譜儀、液質聯用儀,重金屬檢測的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聯用儀等,以及真菌毒素和海洋毒素檢測類儀器。
隨著溯源系統的開展,這些檢測儀器將承擔起更大的作用。先,食品的檢測指標在不斷增加。2017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監測指標為94項,2018年將增122項,增幅為29.8%,其次,我國食品種類多,來源雜,也在呼喚一些便捷性更高,度更高的儀器,食品檢測儀器技術必須要不斷的創新。
在美國,企業如賽默飛世爾、鉑金埃爾默、戴安、安捷倫、沃特世、瓦里安、萊伯泰科等儀器生產商,代表了上的技術科研成果與應用水準。日本島津集團的檢測儀器也在上廣有贊譽。但是我國還沒有出現一些大型的,具有水平的企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規模近年來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20%左右, 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規模達到為665億元左右。對于國產食品檢測儀器來說,要想獲得發展,必須要加緊研發。
此外,在監管環境上,我國的食品檢測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近年來,我國發布了《食品中阿維菌素等51種農藥大殘留*(征求意見稿)》、《植物源性食品中單氰胺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征求意見稿)》、《植物源性食品中喹啉銅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等多項標準意見稿,對儀器和操作進行規范,未來食品檢測儀器將會變得更專業化、規范化。
食品溯源系統的實行利于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具有很強的發展空間。檢測儀器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只有不斷的提高,才能真正保衛人們餐桌上的安全,同時助力企業在中獲得快速發展。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