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11時15分,我國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星。這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衛星,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十二五”海洋業務衛星的*星。
自2015年政府發布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2015-2025年)》以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共性應用支撐平臺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18年1月26日,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牽頭承擔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項目正式在北京啟動,正式拉開了民用空間基礎措施平臺的帷幕。
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就是通過發射的衛星,為衛星遙感應用業務部門與區域應用提供共性、基礎服務與保障設施,從而實現業務衛星和科研衛星各載荷共性信息產品檢驗、共性技術評價以及基礎資源共享,實現衛星的商業化運營。同時為了推動衛星遙感業務的順利發展,離不開監測儀器儀表,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會帶動儀器儀表行業的快速發展。
在以往,我國多顆衛星的發布都攜帶了多種儀器儀表。其中,高分五號衛星上攜帶了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EMI)、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虹潤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DPC);高分六號衛星上攜帶了自由曲面離軸四反光學系統和長線陣CMOS圖像傳感器等;張衡一號衛星上攜帶了高精度磁強計、電場探測儀等。
在此次的發射上,海洋衛星攜帶了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紫外成像儀、海岸帶成像儀、星上定標光譜儀和船舶自動識別監測系統五種儀器。
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可用于探測葉綠素濃度、懸浮泥沙濃度、可溶性有機物等海洋水色要素,以及海面溫度場。通過連續獲取長時序的我國近海及水色水溫資料等;紫外成像儀主要用于提高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近岸高渾濁水體大氣校正精度;海岸帶成像儀對近海、海島、海岸帶進行監測,對海洋環境災害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星上定標光譜儀則可以監測到海洋水溫水色掃描儀、紫外成像儀及海岸帶成像儀的數據信息,并為其提供星上同步校準功能。;船舶自動識別監測系統主要用于獲取大洋船舶位置和屬性信息,為海上權益維護、海洋防災減災和大洋漁業生產活動等提供數據服務。
對于儀器儀表行業來說,民用基礎的建設離不開多種遙感衛星的發射,同時衛星的不斷發射也進一步擴大了儀器儀表發展的。截止到目前,中科院已經多次開展了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項目2018年儀器設備的采購工作,北京美科天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睿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都已經中標。
同時,隨著衛星的不斷發射,儀器儀表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隨著要求的不斷提高,儀器儀表也會變得更加準確。相比海洋一號A星、B星來說,海洋一號C星海岸帶成像儀的幅寬提升近2倍,分辨率提高了5倍,在軌壽命也從3年延長到5年,同時重量、體積、功耗等指標均得到進一步優化。
一個新領域的快速發展對其他領域也會產生影響,民用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發展和遙感監測衛星的不斷升空為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增添了新動能。未來,儀器儀表行業還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