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將市面常見的隱形眼鏡材料暴露在污水處理廠使用的厭氧微生物和嗜氧微生物環境中,并用拉曼光譜觀察,發現了隱形眼鏡會在其中發生物理降解,終形成塑料微粒。而如果含有塑料微粒的廢水排放到自然環境中,會造成塑料微粒污染。簡單的來說,亂丟隱形眼鏡可能會造成水污染。
從上個世紀初塑料被研制出來,到現在禁塑令全面實施,塑料在歷史長河中可以說是毀譽參半。不可否認,塑料給我們帶來極大的便利,甚可以說,以目前的生活方式,我們離不開塑料。那么如果站在儀器人的角度,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認識塑料以及塑料污染呢?
對大多數人而言,塑料污染并不陌生,經常提到的白色污染就是其中。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對塑料污染的理解或許只停留在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用品的過分依賴、濫用上。事實上,塑料污染涉及的層面更深更廣。
以文章開頭提到的塑料微粒污染為例。塑料微粒屬于微塑料的一種,泛指直徑小于2毫米的塑料顆粒。塑料微粒污染產生的原因除了因為其為高分子化合物難降解外,微小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一方面,塑料體積變小,意味著在自然界中更容積進入生物的體內,影響生物生理機能,從而導致生物死亡,并破壞區域內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體積變小意味著比表面積的增加,這樣塑料微粒成為了細菌及有害物質的運輸船,有害物質會吸附在塑料微粒上,并隨著塑料微粒傳播開來,后進入人體體內,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面對塑料污染,目前常見的應對措施是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為此我國還成立了相關的條例及懲罰機制加以實施。同時,為了更直接、有效的治理污染,世界上還開展了一系列塑料替代品的研制項目。通過用試驗機對不同領域塑料的特性進入深入研究,并研制出在對應領域可以達到相似效果,或者比塑料更好用的替代材料。
但是,小編以為,想要從根本上治理塑料污染問題,重要的是觀念的養成。同樣以文章開頭的資訊為例。固然,這則新聞從研究對象、研究團隊、使用的儀器作為切入點,告訴了讀者隱形眼鏡在微生物環境下會物理降解為塑料微粒,隨意排放仍然會造成塑料污染,但是,報道中同樣強調了“亂丟隱形眼鏡”。事實上,關于塑料污染的產生,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在于人類對塑料的處理問題上,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但是,的確存在一些不顧環境、隨意丟棄垃圾的人,而當塑料制品被隨意丟棄,日積月累便會產生塑料污染。
在儀器的發展與生產技術提升的前提下,塑料逐漸被替代的未來是可以預見的,但是,小編認為,科學儀器始終無法改變人處理垃圾的習慣。面對塑料污染,教育普及與規范生活習慣同樣重要。如果無法改變亂丟垃圾的陋習,未來不過是從塑料污染往其他方式的污染上轉變罷了。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