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該工程包括416萬千瓦水電、400萬千瓦光伏、200萬千瓦風電,建成后三種電源將通過多能互補750千伏匯集站打捆送出,實現水光風電協調控制,多能互補后送入電網。
“通過聯合調度,充分利用調節性能對光伏發電及風力發電作為補償,削弱了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以新能源發電完成調度發電任務的同時,在水電站水庫蓄水,相當于一個無損蓄能的過程,在電網需要的時候再以蓄的水發電,更好地滿足了電網負荷時段的需求。”黃河公司新能源系統集成公司副總李輝說。
光伏發電的棄光問題一直是該行業發展的絆腳石。據了解,黃河公司此前已建成運行大的850兆瓦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破解了大規模光伏電站接入電網的瓶頸。該項目*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今年3月已獲批國家發明。
分析認為,在水光互補技術的基礎上,水光風多能互補工程的協調運行未來基本可以實現不棄光、不棄風,互補調節后的組合電源出力曲線將更加平滑、穩定。
據悉,該項水光風多能互補工程所屬的750千伏多能互補匯集站、330千伏升壓站、100萬千瓦并網光伏電站、40萬千瓦風電場工程建設正在快速推進。其中,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光伏產業園內的100萬千瓦并網光伏電站預計今年6月底實現并網發電。
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主要由太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主要部件由電子元器件構成。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后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電裝置。
光電效應就是光照使不均勻半導體或半導體與金屬結合的不同部位之間產生電位差的現象。它先是由光子(光波)轉化為電子、光能量轉化為電能量的過程;其次,是形成電壓過程。
多晶硅經過鑄錠、破錠、切片等程序后,制作成待加工的硅片。在硅片上摻雜和擴散微量的硼、磷等,就形成P-N結。然后采用絲網印刷,將精配好的銀漿印在硅片上做成柵線,經過燒結,同時制成背電極,并在有柵線的面涂一層防反射涂層,電池片就此制成。電池片排列組合成電池組件,就組成了大的電路板。一般在組件四周包鋁框,正面覆蓋玻璃,反面安裝電極。有了電池組件和其他輔助設備,就可以組成發電系統。為了將直流電轉化交流電,需要安裝電流轉換器。發電后可用蓄電池存儲,也可輸入公共電網。發電系統成本中,電池組件約占50%,電流轉換器、安裝費、其他輔助部件以及其他費用占另外50%。
雖然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行業發展迅速,但也存在光伏存在上網電價下調、棄光限電、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繼續擴大等問題,并且這些問題隨著地面電站發展繼續伴隨左右,短期內這些問題也難以解決。同時,地面電站主要靠計劃拉動,本身裝機量已比較有限。在這一系列因素催生下,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爆發。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要達到60GW。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2018-2020年我國分布式光伏每年裝機量要超過10GW。
2018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兩個辦法加強了對光伏項目的管理力度,減少了補貼金額。若是后辦法沒有改變,則2018年分布式光伏將迎來類似2015年風電一樣的項目“搶裝潮”。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