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elisa酶聯免疫試劑盒技術及其蛋白質組學的產生背景
閱讀:366 發布時間:2019-1-9elisa酶聯免疫試劑盒技術及其在蛋白質組研究中的應用
作為后基因組時代出現的新興研究領域之一, 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蛋白質組學的研究目標是對機體或細胞的所有蛋白質進行鑒定和結構功能分析。 蛋白質組學的研究不局限任何特定的方法。 高分辨率的蛋白質分離技術如二維凝膠電泳和液相層析, 經典的蛋白質鑒定方法如氨基酸序列分析等, 現代質譜技術, 基因組學研究的各種手段, 現代計算機信息學和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等等, 任何可用于蛋白質研究的技術手段, 蛋白質組學都可能會采用。 它體現的是一個開放的思維和研究方式。
蛋白質-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和特征。 這種千變萬化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紛繁復雜的蛋白質網絡同樣也是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內容, 相應的工作也已經開展。
酵母雙雜交系統(yeast two-hybrid system)自建立以來已經成為分析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強有力的方法之一。 該方法在不斷完善, 如今它不但可用來在體內檢驗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 而且還能用來發現新的作用蛋白質, 在對蛋白質組中特定的代謝途徑中蛋白質相互作用關系網絡的認識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實驗表明雙雜交技術在蛋白質組學上的應用是成功的。 本文將就雙雜交技術的產生、發展及其在蛋白質組研究方面的初步應用作一介紹
一、蛋白質組學的產生背景
基因組研究自從開展以來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過去幾年中, 已經陸續完成了包括大腸桿菌、釀酒酵母等十多種結構比較簡單的生物的基因組DNA的全序列分析[1]。 線蟲(C.elegans)的基因組DNA測序工作已基本完成[2]。 規模更為龐大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預期在下一世紀的前幾年(2003~2005年)也將完成全部基因組DNA的序列分析。 這些進展是非常令人振奮的。 但是也隨之產生了新問題。 大量涌出的新基因數據迫使我們不得不考慮這些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有什么功能這個問題。 不僅如此, 在細胞合成蛋白質之后, 這些蛋白質往往還要經歷翻譯后的加工修飾。 也就是說, 一個基因對應的不是一種蛋白質而可能是幾種甚至是數十種。 包容了數千甚至數萬種蛋白質的細胞是如何運轉的?或者說這些蛋白質在細胞內是怎樣工作、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這些問題遠不是基因組研究所能回答得了的。 正是在此背景下, 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