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原代細胞如何抵抗粘膜系統二次感染?
閱讀:433 發布時間:2017-8-10原代細胞是機體T淋巴細胞中的一個特殊亞群,它們在淋巴組織中的比例很低,但富集于上皮粘膜系統,比如皮膚,呼吸道,腸道以及道等等。這類細胞是T細胞分化過程中形成的細胞,在胚胎發育為新生個體的過程中會逐步地向各組織遷移。其中,TCR中保守的γ鏈對于γδT細胞的遷移以及功能的實現都十分關鍵。不過,新的證據表明γδT細胞的功能,主要是IL-17的表達,可能是在其離開胸腺的時候分化產生的,而γ鏈的表達與否并不重要。不管怎樣,于γδT細胞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分布在各個表皮粘膜層中,從而能夠抵抗組織損傷以及外界的感染,以維持粘膜組織的穩態平衡。
免疫記憶是機體保護微生物感染的一個重要的機制,記憶性的免疫細胞能夠對病原體的二次感染做出更迅速的反應。很多研究表明:在粘膜組織受到感染之后,會有一定數量的記憶性細胞的產生,而這部分細胞并不會在體內循環,而是待在粘膜組織中等待可能會出現的二次感染。其中,我們對常見的αβ TCR記憶T細胞有比較多的了解,而γδTCR的記憶性T細胞的功能了解的卻有限。
針對這一問題,尤其是γδTCR記憶性T細胞在李斯特菌感染過程中的作用,來自康州健康大學(UCONN Health)的Kamal M. Khanna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zui近一期的《PNAS》雜志上。
首先,作者給小鼠飼喂李斯特菌,并在感染30天之后取出其腸系膜淋巴結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這一刺激能夠有效引發腸系膜淋巴結中富集γδTCR記憶性T細胞。這部分細胞對于李斯特菌的二次感染能夠做出更加迅速的反應。
進一步,作者發現這部分記憶性的T細胞能夠分泌IL17A,這一功能對于李斯特菌的清除十分關鍵。而且,IL-17對于CD116陽性的巨噬細胞的聚集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成像的方式,作者發現在感染之后,記憶性T細胞能夠在細菌復制活躍的區域富集,并招募巨噬細胞進行清除。
一旦巨噬細胞表面的IL-17受體分子敲除之后,原代細胞變不再向病原體復制活躍部位聚集,病菌的清除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這說明記憶性T細胞通過分泌IL-17能夠刺激巨噬細胞清除病原體的能力。
麥芽糖酶 進口、國產 英文名稱: γ-MDH 含量: BR,20u/ul
乳酸過氧化物酶 進口、國產 英文名稱: Lactoperoxidase from bovine milk 含量: 0.2OD/each primer
聚麥芽三糖酶 進口、國產 英文名稱: Pullulanase 含量: BR,5′(NNN NNN)3′
乙醛脫氫酶 進口、國產 英文名稱: Aldehyde Dehydrogenase, potassium-activated 含量: BR,5′d(NNN NNN NNN)3′
原代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