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政治形勢復雜,國內外疫情肆虐,給國內環保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面對供應鏈壓力、產權保護、日益內卷的競爭環境,環保企業如何發揮競爭優勢與同行合作,成為行業普遍關心和思考的話題。同時,在當前環境下,中國市場也在思考如何做到更加開放,融入世界的體系,保證中國改革開放動力不斷提升。國外水務巨頭在國內市場上如何找到自身獨特的發展模式?哪些值得國內企業學習借鑒?在這樣的背景下,7月7日,一場關于“外資環保企業在中國”的主題對話在E20云直播間展開。
直播期間,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薛濤對話丹納赫水平臺大中華區總裁秦曉培、蘇伊士水務工程大中華區總裁張軍、賽萊默中國及北亞區總裁呂淑萍,對話圍繞以下五個話題,分三輪展開:面對全球疫情影響,外資環保企業在供應鏈沖擊方面如何避免?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下,產權保護現狀和對策是什么?外資環保企業與國內環保企業如何一起篤定前行?外資環保企業的優勢如何更好地發揮,才能更好地支撐中國的美好環境建設?談談未來在華發展戰略,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對抗供應鏈沖擊的三大舉措
今年國內的疫情形勢相比前兩年更加復雜,很多城市因為疫情原因而停擺,對物業、制造業造成很大影響,也對供應鏈產生了很大沖擊。在面對全球疫情影響時,跨國企業在供應鏈的布局上有比較先進的經驗。如丹納赫的生產基地和物流基本都在上海,受疫情影響,從3月份的最后一周到5月上旬公司處于*封閉狀態,不能正常發貨,更多的工作是在線上完成。在當日的線上對話中,三位外企管理者均談到,疫情給公司的生產經營、物流、供應鏈都帶來了諸多不便。在對抗供應鏈沖擊方面,他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大舉措。
-
供應鏈本地化
疫情對物流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外資企業主要通過供應鏈本地化的布局、產品本地化的替代來保障原材料的供應。
秦曉培表示,相對來講,中國的供應鏈的敏捷度和反應度比國外更高。經歷過這次疫情之后,丹納赫會加快將更多的產業線向國內轉移,使產業化布局更加平衡。
作為工程技術服務的主要供應商,疫情對蘇伊士供應鏈的直接影響反映在工程上,壓力反映在供應商層面。張軍表示,供應鏈本地化是過去十年來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這一變化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得相當明顯,蘇伊士原本在總部的一些技術服務也逐步轉向國內。
“其實,在疫情爆發之前,原材料也時不時地遇到一些困境,比如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芯片電子元器件的缺失、整個物流航線的擁堵等。”呂淑萍表示,好在賽萊默進入中國30年以來,很早就布局了國產化。如今,賽萊默中國也成為供應商的后備力量。
-
提前做好備案
無論是在備用供應商的選擇上,還是員工的管理上,這些企業都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備案。丹納赫將員工的住宿餐飲、安全、福利都提前考慮好,保證員工在特殊的情況下得到更好的呵護。賽萊默平時做了很多可持續發展備案,在部分城市封閉的情況下,立即啟動了緊急預案,這樣能夠及時聯系到備用供應商,保障供貨的連續性。
-
加強內部管理
疫情期間,外資企業也在提高內部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為了保證疫情期間信息的及時溝通,丹納赫設立專業的管理部門,實現公司和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的及時溝通。蘇伊士也在思考如何通過數據化、云庫存等遠程的調試和服務來解決客戶比較棘手的問題,如何既能解決庫存問題保障供應,又可以解決由于庫存導致的資金占用和沉積問題。據了解,蘇伊士也在與國內的物流平臺嘗試新的合作形式。為了防止疫情感染,對于進口的原材料,賽萊默建立中轉倉庫進行周轉,做完消殺保證不會傳染之后才能進入公司。
“對抗不如賽跑”
知識產權問題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問題,中國目前更加開放和保護知識產權,雖然目前的現狀還不是令人*滿意,但是中國在這方面一直在努力。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外資企業以一種開放分享的姿態和中國企業進行合作。秦曉培認為,外資企業不應該只是被動地保護,而應該更早地布局,進而轉化成自己在本地市場的競爭優勢。在面對市場競爭時,蘇伊士的態度更多的還是針對多元場景不斷更新技術,多向市場分享技術。“如果用對抗不如用賽跑來解決。”
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一直是外資企業非常重視的問題,呂淑萍指出,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發展很關鍵,這也是賽萊默進入中國以來一直在關注的問題。在與國內企業的合作中,他們明顯感受到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意識的強化和進步。
中國環保市場經歷了30余年的發展歷程,在這期間也出現了很多國內企業紛紛效仿國外企業的現象。張軍也親身經歷了這些,他認為,這其實是一個后發市場對國外先發市場的追趕過程,是一個強烈的學習階段。隨著這種階段的完成,這種狀態會越來越少。同時,國家的法律法規、企業同仁的產權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
國家整體知識產權體系在不斷完善的同時,也面臨著長期的挑戰。比如,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特別是跨國交流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技術脫鉤、網絡安全限制政策、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產品假冒、取證比較困難、異地執行問題等,這些都是外資企業所擔憂的問題,但這些都是個案情況。為了使企業的知識產權得到保護,有一個技術創新迭代的環境,外資企業也呼吁,中國政府能夠優化營商條例,為在華外資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外企在中國發展的“三步曲”
中國持續的環境治理需求和工業企業治污需求將變得更加深入,這給先進的技術環保企業提供了一個長期耕耘的土壤。未來,在支撐中國美好環境建設上,外資環保企業對中國充滿信心,將進一步加大在中國的投入。本地化、創新、合作是他們當下乃至未來在中國發展的三步曲。
秦曉培指出,外企在管理體系、產品研發、產業化管控等方面有著優勢?;谶@樣的優勢,首先,丹納赫要發揚系統的管理體系優勢,比較精準地識別后續的市場需求,讓整體市場少走一些彎路。這可能需要外企有更多的決策本地化。其次,丹納赫會秉承產品和產業化的優勢,交付給客戶可靠的、質量經得起考驗的產品。第三,今年丹納赫提出了“啟航中國”的口號,未來要更多地在技術層面和國內企業展開合作。
此外,秦曉培還提到了環保企業在未來發展中面臨的一些挑戰,比如營商環境、政經關系、低價競爭等問題。他呼吁環保企業要多溝通,多關注技術,關注創新,關注客戶的價值的傳遞。
蘇伊士和威立雅在過去的兩年里進行了重新的整合,整合之后,迎來了全新的蘇伊士。如今,新蘇伊士面對中國市場的時候,根據集團內部的戰略考量,中國市場仍然是蘇伊士一個非常重要的戰場。類似于中國的“十四五”規劃,蘇伊士計劃今年9月份形成下個五年的戰略規劃,進行更深入的本地化,在業務上更多地要授權公司在中國本地化的決策,和本地政府、企業展開合作。
賽萊默對中國水務市場的現在和未來都充滿了信心。“十四五”期間,會持續不斷加大對中國的投入,與中國的本土企業特別是央企國企等頭部企業展開合作。同時,賽萊默將會注重數字化賦能產業升級,逐漸整合解決方案,發力綠色建筑、工業園區、工業*、水資源化、水環境綜合治理、雨洪管理、水利、農村的供水排水市場,最重要的目標是助力中國的低碳經濟轉型。
薛濤最后總結,所有企業最終的競爭來自管理優勢,無論是技術優勢還是市場渠道,都是管理優勢在不同角度的釋放。中國是一個單一主體大市場,有著十四億人口體量,基礎設施高度發達,在本地要素流動比較流暢的情況下,在環境治理需求和產業支撐力的雙向共同作用下,中國市場存在著海量的機會,這也是國際化公司絕不能錯過一個方向。找增量是合作共贏的基礎,如果是博存量就會很內卷。先進的技術企業通過本地化的方式共同尋找用戶的隱性需求,挖掘深入的痛點和解決方案,產生增量,會讓企業得到更好地發展。
針對低價競爭問題,薛濤認為,更核心的問題還是評價原則的科學性,是否是長生命周期的,注重性價比的,而不是一次性采購的價格??傮w來看,這個問題在逐步緩和。E20環境平臺最近這幾年也開展了“雙百跨越”標桿比選活動,突出環境基礎設施運營的高標準,提出產品化的觀點,也是希望能夠破除環保領域的低價問題,提升行業的運營效果,帶動整個產品技術的提升。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