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光譜定量分析的原理
紅外光譜定量分析,相對于紫外-可見光譜,其應用范圍是有限的。色散型的似器單次量噪聲大、分辨低、雜散光的影響、尖峰測量上的困難、儀器的非線性(包括化學非線性,譜帶強度范圍的非線性和干擾造成的非線性)等原因造成測量誤差較大,FTR儀器的使用及采用計算機處理數據等措施,使以上困難得以克服。化學計量學中多組分同時定量分計方法的發展,為復雜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在速度和準確度方面均得到很大提高,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
一、紅外光譜定量分析原理
進行定量分析的基礎是吸收定律:
必須注意,透光率T和濃度c沒有正比關系,當用T記錄的光譜進行定量時,必須將T轉換為吸光度A后進行計算。
測量譜帶吸光度的方法常用的是基線法,所謂基線法就是用基線來表示該分析物不存在時的背景吸收,并用它來代替記錄紙上的100%(透光率)坐標。具體做法是:在吸收峰兩側選透光率高處a與b兩點作基點,過這兩點的切線稱為基線,通過峰頂c作橫坐標的垂線,和0線交點為e,和切線交點為d(見圖1),則:
圖1 基線法
基線還有其他幾種畫法(見圖2),但每當確定一種畫法后,在以后的測量中就不應改變。
圖2 不同形狀吸收峰的基線畫法
用基線法測定吸光度受儀器操作條件的影響,因此從一種型號儀器獲得的數據,如摩爾吸光系數往往不能運用到另外一種型號的儀器上,另外,它不能反映出寬的和窄的譜帶之間的吸收差。更的測定可采用積分吸光度法,即吸光度為線性波數條件下所記錄的吸收曲線所包含的面積。這個方法是測量由某一振動模式所引起全部吸牧能量,它具有理論意義,而且給出更準確的測量數據。峰面積的測量可以通過數學的、機械的或電子積分技術完成,在FTIR儀上只要給出積分范圍參數,即可算出其面積。
吸光度的可能誤差,見表。
表1 吸光度的可能誤差
誤差類型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I0的測量 | 0.43 | 0.62 | 0.83 | 1.09 | 1.44 | 1.96 | 2.80 | 4.48 | 9.46 |
I的測量 | 0.43 | 0.62 | 0.83 | 1.09 | 1.44 | 1.96 | 2.80 | 4.48 | 9.46 |
雜散光 | 4.14 | 2.56 | 1.98 | 1.67 | 1.47 | 1.33 | 1.22 | 1.13 | 1.07 |
吸收池不匹配 | 0.43 | 0.62 | 0.83 | 1.09 | 1.44 | 1.96 | 2.80 | 4.48 | 9.46 |
共線性 | 1.56 | 1.99 | 2.33 | 2.62 | 2.88 | 3.14 | 3.36 | 3.58 | 3.80 |
大總誤差 | 6.99 | 6.41 | 6.80 | 7.56 | 8.67 | 10.4 | 13.0 | 18.2 | 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