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溫馨提示:優寧維所有產品和服務僅用于科學研究,不用于臨床等診斷及其他用途提供產品和服務(也不為任何個人提供產品和服務)!
反應性 | H M R Hm Mk Dm Z B |
靈敏度 | 內源性 |
MW (kDa) | 60 |
來源/同種型 | 兔 IgG |
應用關鍵詞:
- WB- 蛋白質印跡法
- IP-免疫沉淀法
- IHC-免疫組織化學法
- ChIP-染色質免疫沉淀法
- IF-免疫熒光法
- F-流式細胞術
- E-P-ELISA 肽
物種交叉反應性關鍵詞:
- H-人
- M-小鼠
- R-大鼠
- Hm- 倉鼠
- Mk-猴
- Vir- 病毒
- Mi-水貂
- C-雞
- Dm-黑腹果蠅
- X-爪蟾
- Z-斑馬魚
- B-牛
- DG-犬
- PG-豬
- Sc-釀酒酵母
- Ce-秀麗隱桿線蟲
- Hr-馬
- All-預期所有物種
產品使用信息
應用 | 稀釋度 |
---|---|
蛋白質印跡法 | 1:2000 |
免疫沉淀法 | 1:50 |
免疫組織化學(石蠟) | 1:50 - 1:200 |
免疫熒光法(免疫細胞化學) | 1:400 - 1:800 |
流式細胞術 | 1:100 - 1:400 |
保存
保存在 10 mM sodium HEPES (pH 7.5)、150 mM NaCl、100 μg/ml BSA、50% 甘油和低于 0.02% 的中。-20℃ 保存。切勿分裝抗體。
特異性/靈敏度
Phospho-Akt (Ser473) (D9E) XP®Rabbit mAb 檢測僅在 Ser473 磷酸化后的內源水平的 Akt。物種反應性:
人, 小鼠, 大鼠, 倉鼠 , 猴, 黑腹果蠅 , 斑馬魚 , 牛
基于 99% 序列同源性預測發生反應的物種:
雞 , 非洲爪蟾蜍, 犬 , 豬
來源/純化
使用與人 Akt 的 Ser473 周圍殘基相對應的合成磷酸肽,對動物進行免疫接種來產生單克隆抗體。
背景
Akt 也稱作 PKB 或 Rac,在控制存活和凋亡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 (1-3)。這種蛋白激酶由胰島素和多種生長和存活因子激活,并在涉及 PI3 激酶的 wortmannin 敏感通路中發揮作用 (2,3)。通過磷脂結合過程并由 PDK1 在 Thr308 位點磷酸化激活環 (4) ,以及通過羧基末端內部 Ser473 處的磷酸化激活 Akt。曾經功能難以捉摸的 PDK2 可在 Ser473 處磷酸化 Akt ,它被鑒定為在含 rictor 和 Sin1 的雷帕霉素中的非敏感復合體中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標 (mTOR) (5,6)。Akt 通過磷酸化和失活幾種靶標(包括 Bad (7)、叉頭轉錄因子 (8)、c-Raf (9) 和 caspase-9)而抑制凋亡,進而促進細胞存活。PTEN 磷酸酶是 PI3 激酶/Akt 信號轉導通路的主要負向調節分子 (10)。LY294002 是特異性 PI3 激酶抑制劑 (11)。Akt 的另一個主要功能是通過磷酸化和失活 GSK-3α 和 β 調節糖原合成 (12,13)。Akt 還可以在胰島素刺激轉運葡萄糖中發揮作用 (12)。除其在存活和糖原合成中的作用外,Akt 還通過防止 GSK-3β 介導的磷酸化和 cyclin D1 降解 (14),并通過負向調節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劑 p27 Kip1 (15) 和 p21 Waf1/Cip1 (16),參與細胞周期調節。Akt 還通過直接磷酸化含有 raptor 的雷帕霉素敏感性復合體中的 mTOR,在細胞生長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 (17)。更重要的是,Akt 磷酸化并失活結節蛋白 (TSC2)(在 mTOR-raptor 復合體中 mTOR 的抑制分子)(18,19)。- Franke, T.F. et al. (1997) Cell 88, 435-7.
- Burgering, B.M. and Coffer, P.J. (1995) Nature 376, 599-602.
- Franke, T.F. et al. (1995) Cell 81, 727-36.
- Alessi, D.R. et al. (1996) EMBO J 15, 6541-51.
- Sarbassov, D.D. et al. (2005) Science 307, 1098-101.
- Jacinto, E. et al. (2006) Cell 127, 125-37.
- Cardone, M.H. et al. (1998) Science 282, 1318-21.
- Brunet, A. et al. (1999) Cell 96, 857-68.
- Zimmermann, S. and Moelling, K. (1999) Science 286, 1741-4.
- Cantley, L.C. and Neel, B.G. (199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6, 4240-5.
- Vlahos, C.J. et al. (1994) J Biol Chem 269, 5241-8.
- Hajduch, E. et al. (2001) FEBS Lett 492, 199-203.
- Cross, D.A. et al. (1995) Nature 378, 785-9.
- Diehl, J.A. et al. (1998) Genes Dev 12, 3499-511.
- Gesbert, F. et al. (2000) J Biol Chem 275, 39223-30.
- Zhou, B.P. et al. (2001) Nat Cell Biol 3, 245-52.
- Navé, B.T. et al. (1999) Biochem J 344 Pt 2, 427-31.
- Inoki, K. et al. (2002) Nat Cell Biol 4, 648-57.
- Manning, B.D. et al. (2002) Mol Cell 10, 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