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商
研域(上海)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資料大小
0K資料圖片
下載次數
0次資料類型
未傳瀏覽次數
1923次以往又叫鴨疫巴氏桿菌病,是由鴨里墨氏桿菌侵害小鴨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敗血性疾病。
【病原】本病的病原體為鴨疫巴氏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菌體為小桿菌,有的呈橢圓形,有莢膜,瑞氏染色見有少數菌體兩端濃染。該菌在巧克力瓊脂平板上菌落不溶血,呈小露珠狀。在普通瓊脂和麥康凱培養基上不能生長。絕大多數鴨疫巴氏桿菌在37℃或室溫下于固體培養基上存活不超過3—4天,4℃條件下,肉湯培養物可保存2—3周。55℃下培養12—16小時即失去活力。在水中和墊料中可分別存活13天和27天。
【流行特點】1~8周齡的鴨都易感,但尤以2~3周齡的小鴨zui易感,一周齡以內及7周齡以上的鴨極少發病。本病在感染群中發病率*,有時可達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低溫陰雨、潮濕寒冷季節嚴重。
【臨床癥狀】zui急性病例看不到任何明顯癥狀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表現為嗜睡、縮頸或嘴抵地、腳軟、不愿走動。眼有漿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圍羽毛脫落而形成“眼圈”。鼻孔有黏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小鴨常見咳嗽,打噴嚏,拉黃綠色或黃白色稀糞。死時呈角弓反張等神經癥狀。亞急性及慢性病例神經癥狀更為明顯。
【病理變化】心臟的心包液增多,心包膜增厚。表面粗糙,心外膜與胸壁粘連。肝臟呈土或棕紅色,表面覆蓋一層灰白色或灰纖維素膜,半透明或不透明,極易剝離。氣囊渾濁增厚,有纖維素絲或塊狀滲出物。
【診斷】在獸醫臨床中,一般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做出初步診斷。如果要進行確診,可采取鏡檢和細菌培養等實驗室手段,在細菌分離培養時,可用血液培養基培養再接種到鑒別培養基上進行鑒定,也可以采用ELISA方法來診斷。
【防治】預防措施:預防本病首先要搞好育雛室的衛生,注意鴨舍的通風、防寒及飼養密度不能過大,并可用鴨傳染性漿膜炎菌苗免疫1周齡小鴨。
治療方法:常用治療藥物有:①氯霉素或土霉素0.05%混入飼料中連喂3~5天。②青霉素、鏈霉素各3000~5000單位肌肉注射,連用2~3天。③磺胺二甲基嘧啶0.3%混入飼料中連喂3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