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理化有限公司>>技術文章>>什么是980燃料電池測試系統?這篇文章告訴你
DC 980系列燃料電池測試系統是一款應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測試的儀器,自上市以來,980系列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得到市場廣泛認可,已在國內多所高校部署應用。
什么是980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它有哪些技術特點,它與進口設備有何不同之處?這篇文章告訴你。
一、產品介紹
980燃料電池測試系統
品牌:電弛新能源
型號:980/980Pro
產地:湖北武漢
用途:進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多參數極化曲線測試,完成性能評估、耐久性控制策略研究等工作。
主要功能:
燃料流量/濕度/溫度控制及回傳量測
內阻測量
電池性能拉載
多段式電流范圍切換功能
恒電流/恒電壓恒/功率負載控制模式
半電池電性分析功能
濃差實驗
氣體計量比測試
毒化測試
其他多樣化實驗測試
二、技術優勢
DC 980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堅持高標準設計研發,全面對標進口設備,整體性能不輸于進口品牌。具有“0V啟動、自動背壓、0-100%氣體配比、240A大電流"技術特性。
1、0V啟動,負載測試so easy
一個單體燃料電池產生不超過1V的電壓,對于燃料電池這類低電壓能源而言,在低電壓狀態下負載較大電流就成了測試難點,如果從最小電壓或0電壓狀態下開始測試,以獲取相關實驗數據,就面臨著大電流過載的問題。
980Pro燃料電池具備“0V啟動"的特點,能夠滿足0V啟動實驗需求,輕松應對過載測試,設備運行可靠,無任何影響。
2、自動背壓,反極也能測試
背壓是對進入燃料電池系統的空氣進行壓力調節,為燃料電池的陰極供給適宜狀態的空氣(氧氣),直接影響燃料電池性能效率。背壓過高或過低會導致氣體流量較大波動,對燃料電池系統產生危害。
背壓有手動背壓與自動背壓兩種形式,二者區別類似汽車手動擋/自動擋。手動背壓由實驗人員手動操作,實驗數據易受人為干預影響;自動背壓由計算機軟件自動化控制,連續長時間穩定調控測試。
980Pro是一款集成自動背壓控制的測試平臺,集成設計的優點讓實驗臺面更清爽,也便于操作調試,性能測試響應更快。
(980Pro 自動背壓控制,測試更便捷)
980Pro自動背壓 vs 無背壓
—— PEM測試中,帶背壓比不帶背壓性能提升20%以上
980Pro自動背壓 vs 手動背壓
—— PEM測試中,自動背壓操作響應更加迅速,壓力調節更加平順
980Pro自動背壓 vs 非集成自動背壓
—— 數據實時監控預警,全程跟蹤壓力調節動態
3、0-100%氣體配比,技術優勢
980Pro有一個技術優勢就是“0-100%氣體配比"功能,它幫助研究人員燃料電池系統中氣體組分、量比、特性、消耗速率等信息,開發優化燃料控制策略,提升燃料電池運行性能效率與經濟性。
N2與O2配比
在氧傳輸測試中,氮氣與氧氣配比
CO與H2配比
一氧化碳毒化測試中,一氧化碳與氫氣配比
4、240A大電流,助力高性能研究
燃料電池的特點是單節電芯電壓低,但電流大。若要進行高性能燃料電池技術研究,就必須選擇具備“大電流"功能的測試開發平臺。
980Pro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具備240A大電流特性,可測試較大尺寸質子交換膜(PEM),可搭配最大20A的電化學工作站,對于高性能膜電極技術驗證具有重要幫助。
還可以定制化設計,定制更大電流功能,滿足更高性能電池技術研究需求。
三、產品理念
桌面式設計,臺面更清爽
國內很多實驗室儀器眾多,空間有限,合理的儀器尺寸是一個需求點。儀器太大,沒有放置空間;儀器太小,功能又不豐富。
980系列研發團隊綜合調研,研制了桌面式結構的測試平臺,占地不到1㎡,內部管路高度集成,測試臺面清爽,外觀簡潔,各項運行參數一目了然,非常適合中國實驗室操作習慣。
四、980燃料電池測試系統 vs 進口設備
在日常訪談中,有老師同學提到了進口品牌燃料電池測試系統,想了解980燃料電池測試系統與它的區別,這里也簡單介紹一下。
01、背壓控制不同
進口品牌燃料電池測試系統需要外置升級背壓裝置,而980Pro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內部集成背壓裝置。
內部集成vs需要外置,這是二者的一大區別
某進口品牌測試系統需額外升級自動背壓模塊
980pro內部集成自動背壓模塊,無須外置,外觀更簡潔
02、氣體配比功能不同
進口品牌燃料電池測試系統沒有氣體配比功能,980Pro標配0-100%氣體配比功能。
有氣體配比vs無氣體配比,不言而喻。
03、內阻測量方式不同
進口品牌燃料電池測試系統的內阻測量方式采用“電流遮斷法",這一技術缺點在于需要電流啟動后方可進行測量,不能隨時測量。980Pro燃料電池測試系統測內阻則更方便,無論是否有電流,都可以使用。
隨時測量vs不能隨時測量,內阻測量方式有區別。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