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YH02E 葉綠素熒光成像系統
參考價 | ¥ 11 |
訂貨量 | ≥1 |
- 公司名稱 遼寧賽亞斯科技有限公司
- 品牌 其他品牌
- 型號 SYS-YH02E
- 產地
- 廠商性質 生產廠家
- 更新時間 2018/3/1 15:22:52
- 訪問次數 1316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儀器網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產地類別 | 國產 | 價格區間 | 面議 |
---|
葉綠素熒光成像系統SYS-YH02E電源要求:電壓 220V
照明系統:光源 藍色 Led 470nm
光照強度 >6000 µmol/ m-2/s-1zui小飽和脈
沖, 2000 zui大連續活化光
穩定性: 整個光強范圍+/-2%
均一性 : 5% 150mm x 150mm樣品平臺面積
成像區域:zui小 150 cm2 (23in2)
軟件 : ECOA_ V1.1
葉綠素熒光成像系統SYS-YH02E硬件指標:
主機 光面板-管形桁架 拋光 亮光黑瓷漆 通風裝置 交流風機
標準樣品平臺150mm x 150mm 鋁板 外形規格 高600mm 寬 480mm 深度 420mm
內部體積 0.120 m3 (3ft3) 超過樣品平臺高度 150mm 凈重 21Kg
SYS-YH02E環境指標
操作溫度 0℃-40℃ (32o – 100oF) 存貯溫度 -40 ℃ -70℃ ( -100o-160oF)
操作濕度 5%-95% 非凝結
可獲取的參數
Fo zui小初始熒光,又稱基底熒光或暗熒光。
指經過充分暗適應的光合機構光系統II(PSII)
反應中心全部開放時的葉綠素(Chl)熒光發射強度。
Fm zui大熒光。
指經過充分暗適應的光合機構PSII反應中心*關閉時的Chl熒光發射強度。
Fo’ 光下zui小熒光。指經過充分光適應的光合機構光系統II(PSII)
反應中心全部開放時的葉綠素(Chl)熒光發射強度。
Fo’計算公式為 Fo’=Fo/(Fv/Fm+ Fo/Fm’)
Fm’ 光下zui大熒光。
指經過充分光適應的光合機構PSII反應中心*關閉時的Chl熒光發射強度。
F’ 穩態熒光(即Fs)
Fq’ 即Fm’- F’
XE (Fv/Fm)
PSII反應中心潛在的激發能捕獲效率。
XE (Fv’/Fm’)
光下開放的PSII反應中心的激發能捕獲效率。
EF (Fq’/ Fv’)
OE (Fq’/ Fm’)
作用光存在時PSII實際的光化學量子效率,
即PSII反應中心電荷分離實際量子效率,
反映了被用于光化學途徑激發能占進入PSII總激發能的比例,
植物光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NPQ 非光化學淬滅系數。反映了植物熱耗散的能力的變化。
QN 非光化學淬滅系數
Qp 光化學淬滅系數。
反映了PSII反應中心中開放 程 度,1 – qP則反映了反應中心關閉程度,
反映了QA的還原程度。
ETR 電子傳遞速率(可自己計算)。
ETR = PPFD × OE(Fq’/ Fm’)× 0.84 ×0.5
Transient 即F(P)
SYS-YH02E
葉綠素熒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針,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葉綠素熒光不僅能反映光能吸收、
激發能傳遞和光化學反應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過程,
而且與電子傳遞、質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過程有關。
幾乎所有光合作用過程的變化均可通過葉綠素熒光反映出來,
而熒光測定技術不需破碎細胞,不傷害生物體,
因此通過研究葉綠素熒光來間接研究光合作用的變化是一種簡便、快捷、可靠的方法。
目前,葉綠素熒光在光合作用、植物脅迫生理學、水生生物學、
海洋學和遙感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SYS-YH02E
研究歷史
葉綠素熒光現象是由傳教士Brewster*發現的。
1834年Brewster發現,當一束強太陽光穿過月桂葉子的乙醇提取液時,
溶液的顏色變成了綠色的互補色——紅色,而且顏色隨溶液的厚度而變化,
這是歷*對葉綠素熒光及其重吸收現象的*記載。
后來,Stokes(1852)認識到這是一種光發射現象,
并使用了“fluorescence”一詞。1874年,Müller發現葉綠素溶液稀釋后,
熒光強度比活體葉子的熒光強得多。
盡管Müller提出葉綠素熒光和光合作用之間可能存在相反的關系,
但由于他的實驗沒有對照,實驗條件控制不嚴格,
因此人們并沒有將葉綠素熒光誘導(瞬變)現象的發現歸功于Müller。
Kautsky是*的葉綠素熒光誘導現象的發現者。
1931年,Kautsky和Hirsch用肉眼觀察并記錄了葉綠素熒光誘導現象
(Lichtenthaler,1992;Govindjee,1995)。
他們將暗適應的葉子照光后,發現葉綠素熒光強度隨時間而變化,
并與CO2的固定有關。他們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
1)葉綠素熒光迅速升高到zui高點,然后下降,zui終達到一穩定狀態,
整個過程在幾分鐘內完成。
2)曲線的上升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原初光化學反應,
不受溫度(0℃和30℃)和HCN處理的影響。
若在zui高點時關掉光,則熒光迅速下降。
3)熒光強度的變化與CO2的固定呈相反的關系,
若熒光強度下降,則CO2固定增加。
這說明當熒光強度降低時,較多的光能用于轉變成化學能。
4)奇怪的是(照光后)CO2的固定有一個延滯期,
似乎說明“光依賴”的過程對CO2固定過程的進行是必需的。
另一個未得到解釋的現象是若在熒光誘導結束后關掉光,
則熒光水平的恢復需要很長時間。在Kautsky的發現之后,
人們對葉綠素熒光誘導現象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逐步形成了光合作用熒光誘導理論,被廣泛應用于光合作用研究。
由于Kautsky的杰出貢獻,
葉綠素熒光誘導現象也被稱為Kautsky效應(Kautsky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