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 土壤監測市場迎來重大利好
【中國化工儀器網 本網視點】隨著一系列土壤修復政策的出臺和落地,業內紛紛表示未來兩到三年將迎來土壤環境質量監控網點增長高峰,土壤監測市場也因此迎來重大利好。而且鑒于土壤污染治理的長期性,土壤監測市場的熱度有望長期維持。
土壤治理修復政策的頻繁出臺和市場的需求,同樣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據預測,土壤修復行業將成為“十三五”期間發展空間大的環保細分行業之一,市場空間或高達4.6萬億元。與此同時,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土壤監測設備行業市場增量可達45億元。與之相關的檢測機構、企業、設備供應商將因此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土十條”帶動新增產值4500億元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修復方興未艾,將持續處于上升期。由于土壤污染的復雜性,土壤污染現狀調查、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污染土壤修復治理都將是較長期的工作。隨著“土十條”的深入推進和以《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標志的污染責任機制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會的相關投入將持續增長,為土壤修復市場不斷提供新的更大機遇。
《土十條》提出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建設用地調查評估制度、嚴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環境風險、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研發土壤污染防治專用設備和產品等,這些任務措施將有力推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調查、評估、治理修復和土壤污染防治咨詢服務、裝備藥劑生產等相關產業發展,擴大環保產業規模。到2020年,預計可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4500億元。
根據“土十條”提出的要求,2018年底前需要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底前要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鑒于此,2017年,全國已初步建成了包含38880個點位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包括背景點,基礎點,風險監控點位等。背景點位是反映土壤質量本底濃度水平的點位,在全國共布設了2481個,風險監控點布設了16393個,從環境的角度來看,目前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的全覆蓋。
另外,環保部還制定了“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總體方案,明確了建成一個監測網絡,理順了兩個管理機制,環保系統內的縱向聯動的機制和部門間橫向協同機制。完善三個技術體系,包括土壤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方法體系和技術規范體系等。同時,染防治法草案的一審二審更是大大刺激了土壤污染防治市場的繁華。作為污染防治的“先鋒隊”,土壤監測市場勢必受益。
土壤監測市場布局清晰儀器設備迎來發展高潮
目前,土壤詳查工作還是以國家部門為主,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輔。在2017年發布的全國土壤詳查質量控制實驗室和首批檢測實驗室名錄中,確定了5家質控實驗室、32家省級質控實驗室及首批233家檢測實驗室。實驗室主要承擔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樣品分析測試任務。同年11月,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檢測實驗室又增補了49家。大概投資為30億到40億。據悉,未來或將有大量監測任務對全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放,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負責質量控制,對第三方監測進行監督。
值得一提的是,土壤監測體系建設作為環境污染治理的手段之一,通過對監測數據的整理、分析,為相關部門開展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然而,僅憑監測體系對土壤治理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治理現狀。在此背景下,土壤檢測儀器行業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相關儀器企業不斷創新研發,在土壤檢測技術和檢測儀器的研發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日前,島津公司和中科院聯合利用島津GCMS-TQ8050推出了土壤中二噁英分析的應用方案和方法包,實現對土壤中痕量二噁英的分析檢測;新發布的 ASTM D8064-16 標準測試法也已被批準使用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簡稱EDXRF)光譜測定法,來進行土壤和固體廢物中重金屬元素的量化分析;不久前,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究人員利用光譜技術建立森林土壤光譜反演預測模型,同樣較好地實現對高異質性森林SOC和TN的快速預測。
可見,目前用于土壤監測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在環境檢測儀器發展的良好前景下,儀器廠商紛紛為土壤污染治理前來助力。例如江蘇天瑞儀器研發的AFS200T雙道原子熒光光譜儀,可以對土壤中的沉積物,如汞、砷、硒、鉍、銻等重金屬進行測定;丹東海浩電子科技公司研發的PH-TA土壤鹽堿度檢測儀,主要用于測量土壤或基質的鹽堿度,方便有關部門采取科學的治理措施;鄭州歐諾有限公司的SJ48TF 48通道土肥分析儀、北京順龍科技有限公司的SL-2D土壤養分速測儀、上海啟威電子有限公司的TFC-1B型土肥測試儀等,都可對土壤中的有機含量進行檢測。
土壤污染修復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我國的土壤修復市場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相關技術還處于研發和產業化階段。國內從事土壤污染修復的企業存在著小而不強、多而不精等問題,這些都制約著我國土壤污染修復的發展速度。未來,土壤污染防治還需要全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持續“加力”,建立健全的土壤監測體系,為環境治理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土壤污染治理進程將不斷推進,土壤恢復工作將取得更好的成效。(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固廢觀察、中國儀表網、百靈環保網)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