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術關隘 中國科技力量實現跨越發展
【中國化工儀器網 本網視點】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被翹首以盼多時的獲獎名單也終于公開。年度國家高科學技術獎由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控制所侯云德院士摘得。獎勵大會肯定了中國科技力量的發展進步,向世界展現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實力。
科學技術是國家發展的生產力,是經濟增長的引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國家發展中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我國科學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進入在一些關鍵領域可與同行一競高低的階段,也有了熟稔領域發展、瞄準世界前沿、擁有眼光的科技隊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科技進步除了日益擴大的科技隊伍外,同樣離不開科學儀器的技術創新。近年來,重點實驗室、超級顯微鏡、大型天文望遠鏡、001A型航母等“國之重器”先后竣工和運行,為我國科研人員提供了高水平的研究平臺,產生了一批源頭創新的研究成果,也為世界了解中國、中國科研人員走向世界參與大科學計劃作出了貢獻。
重點實驗室不斷創建
建設國家實驗室是強化國家科技競爭力和話語權,實現科技強國夢的必然選擇,在整合和優化現有的優勢科技資源上有很大意義。2017年,我國13個大數據實驗室獲批,將有力推進大數據融合技術在相關領域的深度應用,促進全國大數據與云計算產業創新發展。
在實驗室領域突破創新的還有很多。如2017年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順利通過驗收,我國P4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將為我國提供一個完整、先進的生物安全體系,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實驗室里研究世界上危險的病原體。另外,國家壓載水檢測重點實驗室花落江陰,研制的壓載水取制樣設備的過濾、收集效果達到了目前國內的高精度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技術,受到領域內人士關注。還有我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合肥,投入運行后將提升環境監測儀器和設備研制水平,形成的環境監測設備高技術成果輻射基地。這批重點實驗室建成使用后,都將為國家科技創新提供更全面、更的服務。
光學儀器持續發力助力科學研究
在過去的2017年里,國內外光學儀器領域研究成果豐碩。各項技術取得突破、專項成果通過驗收,為光學儀器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的是中科院實驗室成功研制激光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當代生命科學研究對光學顯微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更高的空間分辨率、更大的成像深度、更快的成像速度。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分辨成像團隊研制成功雙光子激發激光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把基于雙目視覺的立體顯微方法和高分辨率雙光子激發激光掃描熒光顯微技術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對三維熒光樣品的高速立體成像。
此外,中國“超級顯微鏡”的研發成功,也讓儀器研制國產化率超過了96%,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題。其中加速器、靶站和譜儀工藝設備的批量生產在全國近百家合作單位完成,研發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技術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據了解,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打靶成功,標志著這一大科學裝置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中國科學家再也無須借助美國、英國和日本的散裂中子源裝置進行研究,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這一“超級顯微鏡”的國家。
生命科學領域技術創新成果不斷
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持續創新與重大突破,生命科學都在蓬勃發展。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與生命科學的融合及基因科技、干細胞的技術等許多領域的突破,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迎來的機遇,生命科學領域儀器創新成果顯著。
基因測序是近幾年生命科學領域炙手可熱的技術之一。近年來,基因測序從實驗室走入臨床,逐漸成為醫學界的熱門話題。在測序儀發展過程中,研究人員還逐漸改良了測序周期長和儀器成本高的劣勢,改良后采用新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大大降低了基因組測序的門檻,使得更多人能夠使用這項技術開發多種應用。甚至普通老百姓也能得知自己的基因序列,并利用基因測序的報告,有針對性地進行靶向治療,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發展增添助力。
另外,生物傳感器技術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也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充滿創新活力的代表。如今,依賴特異性好、靈敏度高、可操作性強等優勢,傳感器產業需求指數暴增,專業技術頻獲突破,在醫學檢驗、食品分析、環境監測、工業過程檢測控制等領域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空間。
打造世界科技強國,要求我們不斷夯實作為支撐的科技力量,不斷尋找科技痛點、打通技術關隘,從而在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推動中國向世界科技強國邁進。目前,我國科研隊伍已成長為世界上規模大的隊伍,這其中有堅守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也有專攻應用技術的科技能手,在各自領域為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與進步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